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中小学教师建言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更新日期:2024-06-26   来源:当代教育科学   浏览次数:20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摘要:当今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出现失声现象,即一种组织沉默行为,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建言行为的产生。这种现象除了权利距离、表面和谐、领导关

 
摘要:当今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出现“失声”现象,即一种“组织沉默”行为,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建言行为的产生。这种现象除了权利距离、表面和谐、领导关系和传统性这四种主要因素的原因外,还受其他方面的影响。基于期望理论,教师的建言行为还受管理目标、主体需求和评价系统有关。良好的建言行为有利于中小学教师创造力的提升,强化学校的学习氛围,完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一、引言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要求员工表现出更多的角色外行为(Extra-role behavior),即那些不受组织集体强制要求却能够有效促进组织绩效的积极行为。但事实上,在组织中普遍存在“员工沉默”的现象。在教育行业中,类似的中小学教师“失声”现象也普遍存在。“失声”并不代表教师“无声可出”,受多方面影响,使得教师不想说,不敢说。建言行为(Voice behavior)作为员工参与管理的形式之一 , 可以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段锦云, 2011), 不管对教师自身还是学校的教学管理都有重大的积极作用。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隆(V.H.Vroom)于1964年在其著作《工作的激发》一书中,第一次提出并做出了具体的具体阐明。
期望理论还被称作“效价一工具一期望理论”(V.H.Vroom,1964),[1]效价(Valence)指某一事物对个体产生的价值和作用的大小,期望值(Expectancy)指个体对自身是否能够完成某个目标的自我判断,激励力(Motivation)则取决于效价和期望值的大小,目标对于个体的价值越大,个体对于是否完成目标的信心越大,则个体的激励力越强,即个体完成目标的动力越大。[2]
从期望理论看,中小学教师的建言受三方面影响,即自我效能感、评价系统、主体需求。受中小学教学性质和环境的影响,觉得自己的建言无用,建言得不到赏识,奖励机制不完善,因此少有教师进行建言。良好的教师建言不仅会提高教师自身的创造力,对于其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形成也有榜样的作用,也提高了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
作者:周琰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中小学教师建言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下一篇: 中小学教师建言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