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医药卫生 » 正文
DKK1在子宫内膜癌外周血中的表达及 其潜在的诊断价值
 
更新日期:2024-07-08   来源:中国妇幼保健   浏览次数:22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3讨论子宫内膜癌是原发于子宫内膜上皮的恶性肿瘤。Bokhman[4]于1983年就子宫内膜癌提出了二元模型,即子宫内膜癌Ⅰ型(雌激素依赖型)和Ⅱ型(非雌激素依

 
3讨论
子宫内膜癌是原发于子宫内膜上皮的恶性肿瘤。Bokhman[4]于1983年就子宫内膜癌提出了二元模型,即子宫内膜癌Ⅰ型 (雌激素依赖型)和Ⅱ型(非雌激素依赖型),现在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子宫内膜癌Ⅰ型源自于持续暴露于雌激素的刺激,其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该型肿瘤一般分化良好,肌层浸润少,预后较好,并有相对长的生存期。而Ⅱ型子宫内膜癌一般发生在年龄较大的绝经后妇女,既没有内源性或外源性的雌激素的刺激,其手术标本癌旁子宫内膜萎缩,此类内膜癌常呈雌孕激素受体阴性。这种病人原发Ⅱ型子宫内膜癌是一种浆液性肿瘤,与卵巢癌非常相似。这类患者肌层浸润较深,淋巴结转移早,远处播散快,恶性度高,预后在所有的子宫内膜癌中最差。Yongyi Wang等发现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经典信号传导途径在维持雌激素诱导子宫内膜组织增殖和孕激素诱导子宫内膜分化形成的动态平衡而保证正常的月经周期形成起关键作用,这一平衡一打破,雌激素过度刺激将导致子宫内膜癌的发生[5]。Hou X研究表明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经典信号传导途径为雌激素调节子宫内膜生长关键所在[6]。国内外学者又发现经典wnt信号通路上APC, β-catenin等基因的突变是子宫内膜癌变的早期事件[7, 8]。以上研究结果均提示经典的wnt信号通路是激素依赖性子宫内膜癌的致癌信号。DKK1是Wnt 信号通路抑制剂,是激素依赖性子宫内膜癌的抑癌因子。研究证实,DKK1在许多肿瘤中高表达,而且高表达被证明成为肿瘤预后差的标志,如肝细胞癌[9]、骨肉瘤[10]、卵巢上皮癌[11]和多发性骨髓瘤[12, 13]。 Jiang T等[14]发现DKK1在妇科宫颈癌和卵巢癌等患者血清中高表达,而且同临床分期相关。在子宫内膜癌患者研究中,张丽洁[15]和伊诺[16]发现DKK1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Tiang[17]发现DKK1在内膜癌血清中表达高于健康妇女。但对不同雌孕激素受体状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血清DKK1水平的比较分析尚未见报道。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中已表明[18, 19],DKK1与子宫内膜癌细胞增生、侵袭、迁移等恶性行为密切相关,DKK1在雌孕激素受体阴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雌或/和孕激素受体阳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在本研究中,三组妇女外周血清中DKK1的浓度在子宫内膜癌中最高,其次为良性子宫内膜病变组,正常健康妇女组最低,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结果来看,似乎是子宫内膜病变恶性程度越严重DKK1表达和血清水平越高。Ⅱ型子宫内膜癌(非雌激素依赖型)较Ⅰ型子宫内膜癌(雌激素依赖型)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更差,理论上讲,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DKK1浓度应高于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DKK1水平。本研究中,虽然DKK1的浓度在雌孕激素受体阴性子宫内膜癌患者浓度最高,与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组相比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雌孕激素受体阴性样品只有14例有关。需要我们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
作者:王旭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DKK1在子宫内膜癌外周血中的表达及 其潜在的诊断价值

下一篇: DKK1在子宫内膜癌外周血中的表达及 其潜在的诊断价值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