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美丽中国梦及其实现——兼论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理论与制度的统一
 
更新日期:2023-10-07   来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浏览次数:47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美丽中国梦及其实现*兼论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理论与制度的统一摘要:中国梦是当前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美丽中国梦是绿色中国梦

 

美丽中国梦及其实现*

——兼论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理论与制度的统一


摘  要:中国梦是当前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美丽中国梦是绿色中国梦,这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生态文明的建设目的。论文在分析美丽中国梦的内涵与地位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实现美丽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坚持和开拓生态文明道路;行动指南:坚持和丰富生态文明理论;根本保障: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旨在为我们深入认识美丽中国梦及其实现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美丽中国梦;生态文明;道路;理论;制度

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新思想,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个新目标,中国梦、美丽中国梦是当前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中国梦、美丽中国梦、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学术界虽都有不少研究,但从生态文明角度探讨美丽中国梦及其实现的成果十分少见。本文在分析美丽中国梦的内涵与地位基础上,从生态文明道路、理论与制度三个方面探讨美丽中国梦的实现途径、行动指南和根本保障。这些研究将对拓展中国梦研究、深化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美丽中国梦的内涵与地位

美丽中国梦是绿色中国梦。美丽中国是中国人的共同愿景,每个人都有一个美丽中国梦。黎祖交认为,美丽中国就是要使中国的国土生态、国民生产、国民生活和中国的人民都是美丽的。其中,国土生态美丽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各种环境污染得到彻底根治,海洋、森林、湿地、江河、湖泊、草原、苔原、荒漠等生态系统功能完备,土地、水、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并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减少趋势得到根本遏制,自然生态系统得以协同进化,生态平衡得以实现。[①]许瑛认为,美丽中国包括环境美,社会美、人之美。其中,环境美是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之美的表现,“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②]张义学认为,美丽中国体现着自然之美、蕴含着发展之美、蕴藏着和谐之美、彰显着责任之美。建设美丽中国,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就是要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老百姓以绿色家园,给大家一个赏心悦目的、精神文明的大环境,使我们的全面小康社会更加美好。[③]这些认识都有道理,但赋予了美丽中国梦过多内涵。本文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的本意是指天蓝、地绿、水净、空气好的绿色中国,能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清新空气、吃上放心食物,在良好生态环境下生产生活,就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美丽中国梦。美丽中国梦是中国人对生态环境的美好理想,是中国人对工作生活环境的美好盼望,是中国人对绿色中国梦的美好期待。##end##

美丽中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基础。梦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周天勇认为,中国梦,就是到21世纪中叶时,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人民富裕、国家强盛、生活安定、生态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人民富裕和国家强盛需要资源环境作支撑。[④]中国梦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经济建设实现富裕中国梦、政治建设实现民主中国梦、文化建设实现文明中国梦、社会建设实现和谐中国梦、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梦。可见,美丽中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中国梦。不仅如此,美丽中国梦还是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只有拥有了良好生态环境才能圆中国梦。正如李君如所言:良好生态是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助推中国梦奋勇前进的前提。中国梦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现代化之梦,这个现代化之梦是红色的,也是绿色的。要实现中国梦,就是要用文明的理念、文明的方式、文明的形象去实现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这五大文明在内的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⑤]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也指出:中国梦必须区别于美国梦,美国梦背后是惊人的、不可复制的资源消耗,如果中国梦与美国梦一样,那么人类将需要再有一个地球。如果中国梦能以绿色环保方式实现,将会鼓舞其他国家,也将比美国梦强大。

美丽中国梦是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根本手段,实现美丽中国梦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目的。中国人需要美丽中国梦,中国人要有绿色中国梦,这是我国解决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强大精神动力。美丽中国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追求目标,只有建设生态文明才能圆美丽中国梦。党的十八大报告为我们描绘了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梦的美好蓝图,即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各项制度,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周生贤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生态文明与建设美丽中国紧密相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必然会创造出一个美丽的中国。[⑥]就当前而言,我们必须坚持和开拓生态文明道路,这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坚持和丰富生态文明理论,这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这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根本保障。生态文明道路、理论与制度的统一,将引领美丽中国梦的最终实现。

二、生态文明道路是美丽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美丽中国梦的实现首先要解决道路问题,这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根本途径。一般来说,道路走对了,事业就会顺利发展;道路走错了,事业就会遭受挫折。由于各国的资源环境条件、生产发展水平、政治制度状况、历史文化传统、所处国际环境等有所不同,使各国面对资源环境问题时选择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也有所区别。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针对我国日趋激烈的生态与经济矛盾,提出了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简称现行发展道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此后,我们党多次提出推动、坚持这条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再次强调坚持这条文明发展道路。胡鞍钢指出:党的十七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生态文明的道路,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⑦]十八大报告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⑧]十八大的党章修正案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⑨]这就是说,“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就是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实质是实现“三生”共赢,这是因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辩证的统一,生产发展是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是发展生产和保护生态的最终归宿,生态良好是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的先决条件。其中,生产发展与生活富裕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三生”关系的核心是生产与生态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制约,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成为我国前进道路上遇到的首要问题,生态与经济矛盾已经演变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对基本矛盾。周生贤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尽快改变目前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增长,以及单纯依靠行政手段保护环境的倾向,要真正使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之中。离开经济发展讲环保,那是缘木求鱼;离开环保谈发展经济,那是竭泽而渔。[⑩]正由于生态与生产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形成生态产业结构、生态生产方式、生态消费模式,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新型经济,这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也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实现美丽中国梦,要在坚持现行发展道路基础上不断开拓新型发展道路。2008年,胡锦涛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11]现行发展道路将生活富裕视为发展目的,比传统发展道路视发展为目的是一大进步,但在多数人眼里生活富裕等同于物质富裕,而物质富裕必须大力发展经济,这样的“三生”无疑强化了生产而弱化了生态,结果导致生产发展了、生活也富裕了,但生态恶化了、幸福也下降了。针对现行发展道路的问题与不足,学术界开始了新型发展道路探索。叶文虎提出:生态、生活、生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同步共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实践准则。[12]这一认识改变了生产与生态的地位,将生态放在了“三生”首位。高如松提出:推进生产高效循环、生活幸福低碳、生态绿色和谐的可持续发展。[13]这一认识虽然“三生”位置没变,但内涵发生了变化,生活幸福替代了生活富裕。周生贤提出:美丽中国的核心是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来达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样一种目标。[14]这一认识将人民幸福放在末位,突出了幸福的目的性,价值型、终极性。浙江安吉等地区成功实践了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幸福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根据这些相关理论与实践探索,本文提出实现美丽中国梦,必须走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幸福的生态文明新型发展道路。如果说现行发展道路是一条生产优先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是工业文明思维下的一条错误道路,那么新型发展道路是一条生态优先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是适应生态文明要求的一条正确道路。

三、生态文明理论是美丽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美丽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解决理论问题,这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行动指南。理论的基本功能是解决以什么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等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实现美丽中国梦要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指导。就发展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包括邓小平理论中的资源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保护、计划生育政策、环境经济价值、环境法制建设、环境科技依靠等生态文明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与经济协调、生态科技进步、生态意识教育、基本国策坚持、生态以法治理、生态国际合作等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文明战略、人与自然和谐、两型社会建设、生态以人为本、绿色经济发展、绿色消费生活、生态文明教育、生态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制度、生态和谐合作等生态文明思想。[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我们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中生态文明思想的坚持与发展,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又以新的思想、观点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体现了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最新发展。

就结构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包括我们党对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生态文明,以及怎么样建设生态文明等基本问题的认识。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的一大领域,也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即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是应对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是应对国际社会生态挑战、确保我国生态安全、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的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需要、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的需要,是确保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绿色崛起与复兴的需要。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步伐;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生活方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坚持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使之成为实现美丽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才有希望;只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行动指南,美丽中国梦的实现才有可能。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不断丰富生态文明理论,以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并以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作为行动指南。目前,相对于社会建设、文化建设而言,我国生态文明理论建设明显滞后。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不仅在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中有专门篇幅,而且中共中央还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和研究这些问题,并形成了重要决议。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题讨论和谐社会建设,形成《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讨论文化建设,形成《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些专题会议及重要决定,使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理论更加完备,为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作为“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设置专章部署生态文明建设,无疑这是生态文明理论创新的一大进步。但还需尽快召开中共中央全会专题研讨生态文明、美丽中国问题,制定类似《中共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对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行动指南。

四、生态文明制度是美丽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美丽中国梦的实现还需解决制度问题,这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制度是指政党、政府或管理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程序有意识制定和完善的一系列的规则,制度是文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维度,它对人的行为具有强有力的约束和激励作用。[16]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依靠制度,制度建设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夏光认为,生态文明制度,是指在全社会制定或形成的一切有利于支持、推动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引导性、规范性和约束性规定和准则的总和,表现为正式制度(原则、法律、规章、条例等)和非正式制度(伦理、道德、习俗、惯例等),是通过“硬”、“软”两个途径对人们在生态文明方面的行为进行调整,以达到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目的。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梦,在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下,沿着生态文明道路不断前进,最根本的就是落实到生态文明制度上,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的制度体系。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调整人们对待自然界的行为,即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根本制度保障。目前,我国生态文明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基本的生态文明制度来调节人们的意识和行为。[17]中国生态教育、生态法治、生态政策、生态管理等生态制度的不健全,是出现生态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加强生态教育,健全生态法治,优化生态政策,创新生态管理机制。[18]只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才能确保生态文明建设顺利推进、美丽中国梦顺利实现。

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重点如下:一是建立与健全生态文明政治制度。包括从制度上突破传统GDP视野,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生态环境是越来越重要的公共产品,对其破坏和损害必须承担相应责任并进行赔偿,因此,我们要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二是建立与完善生态文明经济制度。建设生态文明要靠市场机制,要将生产与消费中产生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作为产品,明确其产权,允许其进入市场,建立资源环境市场交易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通过市场配置优化生态资源环境利用。要将资源自身的价值、资源开采成本与使用资源造成的环境代价等纳入资源价格体系,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要按照“谁破坏,谁补偿;谁保护,谁受益”等原则,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生态补偿制度。三是建立与健全生态文明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管理制度缺失,因此要“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如对各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建立禁止开发制度。耕地、水资源、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虽已建立但不尽完善,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梦,既要坚持已有的、可行的、有效的生态文明制度,也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反思并完善现有制度,还要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中现实问题、新出现问题进行制度创新。一是生态文明组织制度建设。即构建一种顶层制度,创建类似于“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组织。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繁杂,牵涉众多部委,责权利交叉、矛盾冲突不断,有了顶层设计才能形成合力。同时,要加快资源环境部门大部门制改革,增加资源环境主管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决策中的话语权,增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监督问责职能。这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制度落实的重要组织保障。[19]二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虽然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并将其放入生态文明制度部分论述,但未将其上升到制度建设层面。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多年但收效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制度建设,从制度层面将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落到实处。无论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生态文明教育,还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文明培训,还是各种媒体开展生态文明宣传,都需要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三是提高生态文明制度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但未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作为“五位一体”重要内容的生态文明制度,应该在适当时候明确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中,这将提高生态文明制度的政治与理论地位,[20]从而有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及其实施。

综上所述,实现美丽中国梦、绿色中国梦,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是坚持和开拓生态文明道路、坚持和丰富生态文明理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其中,不断开拓的生态文明道路是美丽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不断丰富的生态文明理论是美丽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日趋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是美丽中国梦的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践中。生态文明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生态文明真理认识永无止境,生态文明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我们应及时将成功的生态文明实践上升为理论,以科学的生态文明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把实践中初见成效的方针政策上升为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明建设过程,就是美丽中国梦实现过程,就是生态文明道路不断开拓、生态文明理论不断丰富、生态文明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和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11ZD04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幸福观视角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反思与前瞻研究(13BKS048),我国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11BKS045)、湖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文明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与实践:2011133)。

[①] 缪宏,关于“美丽中国”的对话——与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黎祖交教授一席谈,绿色中国,2012年第1期。

[②] 许瑛,“美丽中国”的内涵、制约因素及实现途径,理论界,2013第1期。

[③] 张义学,“美丽中国”的时代内涵,西部大开发2012年第11期。

[④] 周天勇,中国梦与中国道路,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第15-21页。

[⑤] 李君如,文明梦想:中国梦是红色的也是绿色的,中国企业家,2008-07-26。

[⑥] 做建设美丽中国的引领者和实践者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参加党的十八大第四场记者招待会实录,环境经济2012年第12期。

[⑦] 胡鞍钢,中国创新绿色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第34页。

[⑧] 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第9页。

[⑨] 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第8页。

[⑩] 做建设美丽中国的引领者和实践者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参加党的十八大第四场

记者招待会实录,环境经济2012年第12期。

[11] 胡锦涛主席在200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讲话.

[12] 叶文虎.坚持“三生”共赢建设健康社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

[13] 王如松,“美丽中国”新转折,人民论坛 2012年第11期 下。

[14] 做建设美丽中国的引领者和实践者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参加党的十八大第四场

记者招待会实录,环境经济2012年第12期。

[15] 黄娟等. 新中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 鄱阳湖学刊2011年第4期。

[16] 卢风,生态价值观与制度中立—兼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

[17] 夏光,再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环境保护2012年第23期。

[18] 孙芬等,论中国生态制度建设的现实必要性和基本思路.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6期。

[19] 参见:夏光. 再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环境保护2012年第23期;郇庆治,强化制度顶层设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教育2012年第12期;胡守勇.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14条建议.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12期。

[20] 郇庆治,强化制度顶层设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教育2012年第12期。

 

上一篇: 美丽中国梦及其实现——兼论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理论与制度的统一

下一篇: 美丽中国梦及其实现——兼论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理论与制度的统一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