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医药卫生 » 正文
2016年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
 
更新日期:2024-07-16   来源:中国抗生素杂志   浏览次数:24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3讨论鲍曼不动杆菌是不动杆菌属中最常见的细菌,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泌尿道,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及土壤中。鲍曼不动杆菌为重要的条件致

 
3 讨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不动杆菌属中最常见的细菌,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泌尿道,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及土壤中。鲍曼不动杆菌为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各种严重感染,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流感染、脑膜炎、泌尿道感染和外科手术后感染等,在非发酵菌的感染中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近年来由该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有上升趋势。2016 年我院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165株,主要分离自住院患者(99.66%),其中ICU科室分离率最高(71.07%);以痰标本中分离株最为多见(65.8%),其次是分泌物标本(7.0%)。这一结果与中国CHINET耐药监测网2014年数据相似[5]。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非常复杂。其主要耐药机制包括: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包括头孢菌素酶和碳青霉烯酶等;通过细胞外膜蛋白改变影响抗菌药物进入细菌体内的量;外排泵导致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耐药等;产生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导致对多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拓扑异构酶gryA和parC基因点突变导致喹诺酮类耐药[6]。
我院2016年分离的1165株鲍曼不动杆菌显示对检测抗菌药物高度耐药。耐药率最低的是替加环素,耐药率为4.70%;其次是米诺环素,耐药率为55.50%。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均大于69%。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85.60%和83.08%。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83.00%和82.40%。这一结果高于2005-2014年中国CHINET耐药监测网的数据[7]。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是产生碳青霉烯酶,部分菌株因外膜孔蛋白的改变和外排泵的高表达导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8]。
我院不同科室、不同年龄段、不同标本类型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ICU科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最高;外科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最低。大于60岁人群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最高;小于14岁人群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最低。痰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最高;血液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最低。
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高,耐药性强,其感染后治疗相对复杂。对于非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可以选择敏感的β内酰胺胺类抗菌药物。对于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可以选择敏感的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等抗菌药物,联合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广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需采用两药或三药联合用药方案。联合方案常包括以舒巴坦或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为基础的联合,以替加环素为基础的联合,以及以多黏菌素为基础的联合方案[9]。
通过分析我院2016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监测数据,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非常严峻。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高,耐药机制复杂,必须增加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意识,注意手卫生,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防控措施,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监测,才能有效控制鲍曼不动杆菌的传播,降低医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韦新艳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2016年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

下一篇: 2016年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