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立足本土文化 讲好中国故事——以三部西游题材动画电影为例
 
更新日期:2024-10-27   来源:   浏览次数:232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三、《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传统文化的创新进入新世纪,国产动画电影市场一直不甚景气,中国动画电影一度被视为是为低龄段所拍摄的幼稚、低俗的儿童故

 
三、《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传统文化的创新
进入新世纪,国产动画电影市场一直不甚景气,中国动画电影一度被视为是为低龄段所拍摄的幼稚、低俗的儿童故事。更有学者认为:“今天的中国动画电影大多更像一部放大尺寸的电视动画,比如票房过亿的 ‘喜羊羊’ 系列,在我看来仍旧不过是在电影院里看大电视而已。”[11]在这样的质疑声中,中国动画电影人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终于在2015年的暑期档,以一部《大圣归来》的横空出世,再次唤醒国人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关注和兴趣。影片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之处表现在三个方面:经典题材的创新、人物形象的重塑以及人性、人情的复归。
首先,影片对经典的西游题材进行了创新和重构,并提出救赎的主题。《大圣归来》以一段旁白开端,讲述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这种讲述有一种双重味道,既是片中江流儿父亲对江流儿的讲述,同时也是影片导演对观众的讲述。在这里,江流儿以观众的身份出场,观众凭借对大闹天宫故事的熟知,不自觉地开始认同这种双向讲述,并将自身等同为片中的江流儿。孙悟空在江流儿的世界中是一种神话故事般的存在,即“大圣”是一种想象性的虚构存在,这和观众的感受基本一致。而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江流儿与“大圣”邂逅了,江流儿带着一颗好奇和崇拜之心走进了孙悟空的世界。而观众也开始以江流儿的身份,与孙悟空对话。这时的孙悟空早已不见当年大闹天宫时的风采,因手臂上法印的存在,法力大不如从前,他已沦为别人眼中的臭猴子,甚至连他自己都开始怀疑自己。单纯、善良的江流儿,却一直把孙悟空当成自己的偶像。在山妖的追捕和迫害下,孙悟空和江流儿开始了一种双向拯救模式。最终借由江流儿的牺牲,救赎了处于失意状态的孙悟空,实现了“大圣”的真正回归。这些情节在原著中根本不存在,创作者跳脱出《西游记》小说的原本内涵,着重于一种外延性的想象。在观众审美经验的期待视野中,创作者对传统题材的重构,实现了观赏者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的统一,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观赏欲求。
其次,影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更符合时代潮流和年轻观影群体的想象。江流儿的形象被视为唐僧的前世,江流儿作为出家人的赤诚之心拯救了处于危难中的孙悟空,帮其找回了自我,实现了“神性”的回归。而在原著中从未有过对江流儿的介绍,他的形象完全是创作者根据当下观众的审美倾向创作出来的。片中的江流儿,有着大大的脑袋、圆圆的眼睛、红扑扑的脸蛋加上一身小和尚的打扮,这种“萌态”深得观众喜爱。山妖的头领混沌,更像是日本动漫《千与千寻》中的“无脸男”;孙悟空的形象,较之60年代的《大闹天宫》,人形淡化许多,更多显现出猴子的外形,这种转变符合年轻观影者的认知和理解。影片中创造的一系列新形象,打破了人们固有的认知,体现了创作者们与时俱进的电影观念。
作者:姜庆丽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立足本土文化 讲好中国故事——以三部西游题材动画电影为例

下一篇: 立足本土文化 讲好中国故事——以三部西游题材动画电影为例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