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重审传统,找回文化自信
 
更新日期:2024-07-24   来源:美术观察   浏览次数:26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摘要:借鉴西方中西结合直接影响了中国画审美导向;徐悲鸿在撰写《中国画改良论》思想是康有为《万木草堂藏画目》中以西方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观点继承

 
摘要:“借鉴西方”“中西结合”直接影响了中国画审美导向;徐悲鸿在撰写《中国画改良论》思想是康有为《万木草堂藏画目》中以西方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观点继承和发展;自康有为以西方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启迪到中西结合理念的提倡,引进了“素描”“解剖”“透视”等学科,使中国画的造型理念由意象造型转换为具象造型,审美取向由追求神韵转化为写实形似为上;中国传统绘画里的笔墨语言和造型特点都是凭直觉感性的,既能体现物象的品性,也能表现创作主体的性情,达到物性与人性的和谐统一,是合乎艺术发展的正大方向。
关键词:中西结合 写实 写真 神韵 直觉
自西方的洋枪大炮打开国门,中国的有识之士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开始思变,派人到打我们的国家求学,来拯救自己的落后贫穷。几代王朝时期能闭关锁国,是因为我们强大和自信,挨打之后,变得什么都不自信了,于是变法、开放、引进一系列手段,精华和糟粕一股脑的涌进来,几乎全盘西化,尤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最为严重。西方人对中国传统绘画如获至宝,拿走、学习、珍藏,我们自己却拿着不当好东西。就绘画艺术而言,“借鉴西方”“中西结合”直接影响了中国画的审美取向。
康有为的著作《万木草堂藏画目》中称:“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盖由画论之谬也。请正其本,探其始,明其训。……遍览百国作画皆同,故今欧美之画与六朝唐宋之法同。惟中国近世以禅入画,自王维作《雪里芭蕉》始,后人误尊之。苏、米拨弃形似倡为士气。元明大致界画为匠笔而斥之。夫士大夫作画安能专精体物,势必自写逸气以鸣高,故只写山川或画花竹。率皆简率荒略,而以气韵自矜。此为别派则可,若专精体物,非匠人毕生专诣为之,必不能精。中国画既摈画匠,此中国近世画所以衰败也。”在日本留学归来的徐悲鸿撰成了《中国画改良论》,开篇亦言:“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已极矣。”徐悲鸿在撰写《中国画改良论》思想是康有为《万木草堂藏画目》中以西方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后来又有很多志士提出借鉴西方和中西结合的路子。改良探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给中国画增添了新的活力,但也要理性的反思其改良带来的负面影响。
自康有为以西方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到中西结合理念的提倡,引进了“素描”“解剖”“透视”等学科,使中国画的造型理念由意象造型转换为具象造型,审美取向由追求神韵转化为写实形似为上。“改良” 源于不自信和不了解传统绘画的深邃。
作者:李振东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重审传统,找回文化自信

下一篇: 重审传统,找回文化自信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