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最后八分钟营救”的电影叙事——《源代码》的叙事策略
 
更新日期:2023-10-07   来源:电影新作   浏览次数:51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最后八分钟营救的电影叙事《源代码》的叙事策略摘要:《源代码》是英国导演邓肯.琼斯继09年《月球》之后的又一部集成科幻、悬念

 

 “最后八分钟营救”的电影叙事

                         ——《源代码》的叙事策略


摘要:《源代码》是英国导演邓肯.琼斯继09年《月球》之后的又一部集成科幻、悬念、穿越的佳作。它通过重复与悬念、穿越与回归、形象与拯救等元素之间的分离与整合关系,铸就了“最后八分钟营救”的电影叙事,打破了传统电影“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叙事技巧,营造了八分钟为周长,不断地循环往复,演绎了视角冲击和心理期待,完成了《源代码》的叙事策略。

关键词:电影叙事;最后八分钟营救;源代码

   《源代码》讲的是美军中尉史蒂文斯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牺牲,科学家运用人体记忆残留八分钟的原理,“复活”他的记忆,让他穿越时空,借助他人的躯体,去寻找火车爆炸的原因,并解除危机。肖恩(史蒂文斯借助的躯体)只能在规定的八分钟里寻找真相,在不断穿越时空的过程里,史蒂文斯找到炸弹化除了危机,还化解了与父亲多年的隔阂并寻找到了真爱,借助肖恩的身体,活在另一个平衡宇宙。故事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影片不仅穿越了时空,还穿越了人体,并能改变过去的事实,重新整合世界的不合理性。然而影片的核心并不在于告诉观众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而是在“解谜和解决问题”,并以哲学的形式告之什么叫珍惜,什么叫爱。而“最后八分钟营救”也成为了影片的最具创意的叙事策略,并通过重复与悬念、穿越与回归、时间与拯救等叙事元素完成了“最后八分钟营救”的叙事技巧,给观者一个独特的视角和感受。

一、重复与悬念:影片的推进与演绎

   《源代码》属于片段结构,其叙述不管是动作还是情节都缺乏系统的连贯性,它依赖“重复”拼凑了故事的框架和完整性。这样的叙事结构难免会使故事的吸引力不够甚至令人觉得乏味。然而“重复”借助“悬念”的后推力,铸就多个“八分钟叙事”的骨架,由此促进了影片的发展和演绎。

1、重复即叙事,叙事即重复。“重复是艺术最有效的工具之一。”[1][ P.322]如《劳拉快跑》《滑动门》等,都是对“重复”手法的最好阐释。但是在《源代码》中,“重复”不仅作为一种叙事手段,而是直接代替了叙事,从而构成了“重复即叙事,叙事即重复”的电影叙事手法。影片中“重复”作为叙事,它抛弃了传统单纯化的直线叙述,以波浪形的叙述凸显了影片在故事上的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由此造成了电影情节的跌宕起伏和紧凑性。影片每次重复的同时也是影片的叙事,当然重复会变得越来越简洁也越来越长,因为故事在不断发展。通过8次的重复,电影终于把所有的情节连起来,成为一个“寻找炸弹过程”的故事。这样的“重复”是对前面故事的一次次讲述,而在每次讲述(重复)前面故事的同时,影片的发展也向前迈进一步,于是重复越来越长,最后重复完成了对影片的完整叙述。显然《源代码》的“重复”与《劳拉快跑》、《滑动门》等有着本质的区别。从电影叙述语言而言,我们更愿意把《劳拉快跑》、《滑动门》等称为“要是如果(what if?)叙事”,在这类电影中,“通常会在影片开始的时候呈现一种处境,而当某一个因素发生变化之后,便显示出原先的处境在不同因果链接下的发展。”[2][P.99]所以劳拉奔跑的“快”与“慢”,并由此得到的不同结局是影片探讨的重点,同样《滑动门》中的海伦“能否搭上列车”主宰了影片的最终走向。但是《源代码》继承了克里斯托弗.诺兰《记忆的碎片》以及《盗梦空间》的不确定性因素,是“谜题电影(puzzle films)”的类型,它没有“如果”,有的只是以“悬念”作为一种后设力量,从而构成影片“在重复中叙事,在叙事中重复”的叙事手法。

2、悬念即动力,动力即悬念。“悬念”作为推动影片发展的动力在希区柯克的电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源代码》的“重复”之所以能作为叙事,在于“悬念”具有的时空维度的掌控力,因为“悬念不仅是等待,它是把这个等待膨胀,扩大一点范围说,膨胀的还有节奏和时间长度。”[3][P.109]首先从结构上,《源代码》的叙事是松散的因果链接,它缺乏必要的统一性和清晰度。“每八分钟”一次重复彼此间不存在必然性,只是在每一次的重复中促进了故事的发展,然而“悬念”的设置,使“重复”本身有了继续发展的必要,毕竟谜题就摆着那里,需要不断地探寻追踪,最终找出谜题,从而给观众一个交代;其次影片的故事不是按因果关系,而是按不同的顺序排列发生的,这样从多方面给“悬念”的制造创造了宽阔的时空视野和自由度,由此构成多个“悬念”并在最后集成了故事最大的“悬念”,可见“悬念”不仅可以控制效果,还可以调节长度。再者,影片的过程就是一个设谜和解谜的过程,“悬念”的层层剥开,又层层的密布,使影片本身不仅诱惑了史蒂文斯,同时诱惑了观众。在这,邓肯;琼斯每八分钟解决一个悬念,而在解决悬念的同时设置了一个或者更多的悬念,从而影片能够循环反复地再现影片的过去,不仅仅在于叙事,也在于解谜和设谜。##end##

重复与悬念是从故事的角度塑造“最后八分钟营救”的整体结构,它们奠定了影片的结构框架,完成了《源代码》作为一个“拯救人类”的故事主题。当然,重复与悬念的完美结合,不仅撑起了影片的主题,而且成功地拯救了《源代码》的演绎以及商业市场和受众。

二、穿越与回归:主题的丰富与升华

穿越与回归作为“最后八分钟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淡化了重复与悬念所带来的冲击与紧张感,而以一条副线的形式再现了影片的人情味,由此缓解了拯救事件的血腥味,赋予影片温情的一面,以温和的叙述冲淡了“最后八分钟营救”的刚毅和紧张,丰富影片内涵的同时升华了影片的主题思想。

1、情与爱的彰显。影片的开头是史蒂文斯在一辆行驶的列车上,画面把他的神情设置成了“我是谁?我在哪里?往哪里去?”的迷惑。他的不安与列车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如忽然闯入他人生活的外来客。而事实上在一段爆炸的激流中,揭示了史蒂文斯的身份——他穿越了,影片由此挂上了一股科幻、荒诞的色彩。穿越作为一种叙事手段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电影,而《源代码》正是运用时空交错、跨越时空界限的手段,完成了“每八分钟”一次循环的模式。穿越的运用使《源代码》在虚幻与真实间重建了一层新的人际关系关系:与父亲之间由冷漠误会到理解,与古德雯由利用到惺惺相惜,与克里斯汀娜由陌生到相知相爱……在这,邓肯.琼斯透视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拯救人类,拯救社会,也在于如何拯救自己,并懂得珍惜拥有生活的一切。史蒂文斯对父亲的忏悔、对生命的渴望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直接指向了我们当今社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忽略父母之爱,挥霍生命,无视生活的美好……然而当这一切都来不及发现,来不及珍惜,这样的人生是否缺乏意义和价值呢?邓肯.琼斯没有表态,但是从史蒂文斯的言行中,告诉我们要懂得感恩、珍惜……在这,史蒂文斯穿越了时空,跨越了两个不同的自我,由之前的冷酷变得善解人意,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导演也排除了一切虚假的动作,在表现人物自我救赎的时候,把背景放到温暖的父子之情、柔情似水的爱情、宽博的人世关爱来。影片由此进入了一个充满情与爱的世界:史蒂文斯穿越前对父亲的忏悔,渲染了亲情的分量;与克里斯汀娜的一见钟情,影片蒙上了浪漫的色调;古德雯对斯蒂文斯的友情,诠释了人间真情的可贵。正是通过亲情、爱情、友情等力量的不断营造和扩大,使影片达到一种平衡,聚焦于“最后八分钟营救”平和柔美的一面。

2、主题的升华。情与爱在《源代码》的源源流动,赋予影片一份温暖的情怀,此外导演还从哲学的高度给我们提供一个思考的维度:《源代码》的多重意义。在《源代码》中,不断的“穿越”镜头不仅是叙事的动作因素,而且成为人物一种意义深远的阐述,从而推演出电影含旨的多重意义:首先是影片的外在意义,即找出真相,拯救人类,这是影片的框架和基调,所以荧幕呈现的是史蒂文斯寻找炸弹的故事;其次是影片的内在意义,对父亲有偏见的史蒂文斯在牺牲后终于明白了父亲对自己的爱,化解了与父亲的隔阂,这是文章的副线,是影片柔情一面的人性关怀;再者是影片的指示意义,史蒂文斯的身份以及在战场上的遭遇若隐若现,把故事主题延伸,放到了更为广阔的时空视野上,它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影射美国政府对阿富汗开战的谴责;最后是影片的象征意义,史蒂文斯在拯救他人的同时,最终也完成了自我救赎,由此说明了救赎的过程都基于双方之间的契约,如果你的言行遵守了契约,你就享有一定的补偿,救赎了他人也救赎了自己。此外,影片在一次次的穿越与回归中,同时贯穿了三条叙事线索,一是表层意识上,电影中着意刻画的寻找炸弹并化解危机;其次是在化解爆炸危机过程中断断续续表现出的史蒂文斯与父亲之间由之前的隔阂到理解到彼此关心的演变;最后是史蒂文斯与克里斯汀娜之间若隐若现的爱情并在电影无限的延伸下去,成为影片中最具韵味的潜台词。由此推衍出电影作为一门有思想有内涵的艺术,它“表现的是对一个现象——人的、社会的——及其内在动因业已完成的观察,目的是理解、分析和传达。”[3][P.149],因此,影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穿越作为影片中人物活动的动态走向,是在寻找客观事件的真相,也是自我行为主体的回归。

可以说,穿越与回归的设定,赋予影片“最后八分钟营救”的叙事魅力和深刻内涵,《源代码》的情感张力在穿越与回归这两个元素的带动下,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和阐释,由此使影片在进行紧张的人类拯救的同时,回归到行为主体的自我关照,体现的是浓厚的人文关怀和人情味。

三、人物与拯救:影片的创新与超越

穿越与回归以多重内涵塑造了史蒂文斯铁血男儿的侠骨柔情,因而史蒂文斯以平凡人的形象承担起了英雄拯救人类的伟大事业,这是对以往英雄的瓦解,是平民对英雄的挑战。此外,虽然进入他人身体这样的故事设置不是什么新鲜创意,但是每八分钟循环一次对史蒂文斯对观众都是一种新鲜的体验。因而不管是从人物形象的设置还是拯救而言,都是对以往影片的创新和超越。

1、英雄的消解。首先从人物形象而言,当史蒂文斯以拯救者的姿态出现在荧幕的时候,他已经承担了影片中的英雄形象。然而史蒂文斯的疑惑表情以及他在寻找真相过程中的粗暴、鲁莽而且笨拙,完全颠覆了传统英雄无所不能的高大形象。此外英雄在拯救人类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邪恶的阻碍,英雄也自愿承担起这个责任,但是史蒂文斯没有遇到任何阻扰,他只是与时间赛跑,还可以无限次重来,直到成功。而史蒂文斯也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迫成为一个拯救者,他拯救人类不是为了彰显英雄形象,而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良心与道德,史蒂文斯的言行显然背离了英雄的初衷,他只是一个被动者,当英雄作为一个被动者的形象被驱使的时候,他就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而是附加意义的。其次从文本结构上,邓肯.琼斯的本意不在塑造英雄,而是还原普通人物的常态,着意表现人物的日常性,因此英雄人物的传奇性、悲壮性、崇高性等完全被剔除,事实上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我们发现,作为副线的父子之爱,男女爱情,珍贵的友情等才是影片最动人的情节。如果说主线是惊险、扣人心弦的,那么副线则如涓涓细流,滋润观众,使观众在观影的同时,也如同进入生活本身,进入了对自身精神的追问和评价。消解英雄使影片不仅具有生活性还建构了独具特色的普通人形象,在这,邓肯.琼斯不仅用悬念和重复诱惑了观众,也用日常性吸引了观众的回归。

2、拯救与时间。从悬念的设置和剧情张力的设置来看,“最后八分钟营救”是对“最后一分钟营救”技巧的模仿,然而时间的延长并没有消除故事本身的紧迫度和压迫感,相反它在延长的同时带动了观众寻找真相的好奇心,而在一次次接近真相又一次次被突然打断的失落中更加刺激了观众体会与时间赛跑的紧张感和兴奋感,这是邓肯.琼斯的独创。自从格里菲斯在1915年拍摄的影片《党同伐异》中使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方法,构成了电影史上的第一次“最后一分钟营救”,它成了表达时间与拯救的最佳方式:拯救总是在最后的那一刻实现!然而,《源代码》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长度,把“一分钟”的短距离拉长到“八分钟”,并以此为一个叙事周长。在《源代码》里,时间虽说是拯救的关键,但是影片所含旨的不是拯救本身,而是拯救的过程,是多个“八分钟”里不断地探求事实的真相。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探求的不仅是真相还有亲情、爱情、友情等人类美好的情感。正是在这样一个足够时间里,才有机会注入似乎与拯救无关的情感问题的探讨,然而正是这股情感的注入,赋予了“最后八分钟营救”的现实意义和丰富的内涵,使整个影片不至于陷入为拯救而拯救,为真相而真相的俗套中。

事实上,人物形象与拯救方式的重新解构和建构营造了“最后八分钟营救”的活力,是对《源代码》叙事技巧及安排的认可。由此成功地使《源代码》去传统化,以陌生化的叙事技巧和人物形象,完成了影片的创新与超越。

综上,《源代码》的“最后八分钟营救”的叙事策略是在“重复”与“悬念”的叙事基础上,通过“穿越”与“回归”的现代元素丰富升华了影片的主旨思想,以“人物”和“拯救”重新解读观影视角和拍摄技巧。它们的相互贯穿和补充,从表现形式到内在含蕴赋予了《源代码》卓尔不群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苏伯著,李迅译.电影的力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美)大卫.波德维尔(Davud Bordwell)克里斯汀.汤普森(Kristn Thompson)著,曾伟祯译.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

[3](法)雅克.奥蒙(Jacques Aumont)著,车琳译.电影导演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上一篇: “最后八分钟营救”的电影叙事——《源代码》的叙事策略

下一篇: “最后八分钟营救”的电影叙事——《源代码》的叙事策略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