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由线到网:春节联欢晚会的观众“互动史”
 
更新日期:2024-07-26   来源:电视研究   浏览次数:178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摘要: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生活的焦点,它也是各种文化力量谈判斗争的公共空间。春晚的观众参与和互动也在不同时期的媒介环境下有着不同

 
摘要: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生活的焦点,它也是各种文化力量谈判斗争的公共空间。春晚的观众参与和互动也在不同时期的媒介环境下有着不同的方式,因此本文将1983年至今的这三十四年来的春晚以两个节点:导演内部竞聘(1993年)、“我要上春晚”开办(2011年),将其分为三段历史时期:电话和信件时代(1983—1992年)、选票时代(1993—2010年)、互联网时代(2011年至今)。通过观众与春晚的互动,他们深刻影响了春晚的文本创作和意义控制等编码过程。
关键词:央视春晚;观众;正反馈;抵抗性解码;消费主义;互联网;解构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不仅是一台综艺晚会,“可以从中纵览一个国家三十年精神与物质内涵的巨变,可以透视一个社会前进与发展的脚步。”[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主编:《春晚三十年》,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年1月,序言。
]三十年来,春晚从当年的轻松快乐、简单朴素到今日的焦虑疲惫、复杂奢华,它“承载了超量的符号和意义,超量的诉求与期许”,因此春晚开始变得步履蹒跚起来。
冯小刚问“春晚是什么?”;网民质疑“春晚有没有必要继续办下去”;央视则一面自我革命,取悦观众,一面却出力不讨好无功而返,陷入两头受气的困境。但三十年的春晚已经成为个人与国家的记忆,它担负着中国人对社会、对政治的想象。它已经是我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最能黏合中国各个阶层的“黏合剂”。我们对春晚的焦虑也是中国的焦虑。在2016年猴年春晚即将到来之际,我想对春晚和观众的“互动史”进行一些梳理和思考。
一、告别革命后的新生活(1983年—1992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有了显著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刚从“文革”的“伤痕”历史中回返过来的人们曾长时间处于政治封闭、文化单调和匮乏的境地,现在他们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八九十年代电视的普及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春晚的成功。整个80年代的春晚的策略就是将改革开放话语从政治和制度层面“转译”为各种文化符号,以一种更加通俗、亲切的叙述为改革开放提供合法性论证,为民众创建新的认同形式。
(一)电话和信件
1983年除夕之夜,肩负着帮助广大人民群众释放压抑已久的情绪、扫除十年阴霾这一独特使命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诞生了。这台晚会打破了文化大革命中的“革命化春节”的模式,以新颖、活泼的节目形式,轻松、喜庆的表演内容,辅以现场直播的传送方式给全国人民带去惊喜与惊奇、欢欣与感动。
作者:张雪野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由线到网:春节联欢晚会的观众“互动史”

下一篇: 由线到网:春节联欢晚会的观众“互动史”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