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青年学生的思想工作要讲心理针对性
摘 要: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些难度较大,要想真正有效地开展好这类工作,就应该从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注意工作方法上四个方面的针对性:人格和自尊方面、说服技巧方面、情绪激发方面、工作人员的选派方面。
关键词:思想工作; 人格; 情绪; 情感沟通
The Young Students’ Ideological Work Should Aim at Psychological Pointed from Four Aspects.
HE Shao-xi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uhu 241003, China
Abstract:Some of the young students’ ideological work is difficult.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is kind of work effectively, We have to start with their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mprove our working methods from four aspects: human dignity, persuading skills, emotion stimulation, selection of staff members.
Key Words: Ideological work, Human dignity, Emotion,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青年人思想活跃,朝气蓬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表现出了极大的活动能量和非凡的创造力。青年学生处在生理、心理迅速发育和发展的时期,一方面,由于知识的增加、阅历的日趋丰富,其认知能力特别是思维的灵活性和均衡性较少年期有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思维活动的深入性发展不够,他们对事物对问题的看法带有明显的局限性,思想认识易片面、走极端。从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来考察,这个阶段,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正处在激烈动荡、显著变化的时期,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有一个逐渐成型的变化过程,其间的有些思想认识问题需要及时有效的帮助、指导,甚至是修正。这项工作对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是非常必要的。充分发挥青年人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知识水平、工作才干、品德修养等各方面素质协同发展,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能更好地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做贡献,是开展青年学生思想工作所追求的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如:学生处,团委等)的设立就是基于这样的目的。但在这类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有不少人都反映:青年学生的思想转变工作做起来有相当的难度,特别是态度的转变问题,解决起来十分棘手;有时,在一些局部问题的看法改变上,即便你推心置腹、苦口婆心,效果却不佳……这些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是我们在工作的开展上没有采取有效的行为策略。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青年学生处在向成年过渡的特殊时期,心理发展带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要有别于其他年龄段的对象,工作时机的选择,方式、方法的采用,都要合乎青年人的特点,要有心理上的针对性。这种心理针对性体现在工作的开展上,就是要充分考虑青年学生自我意识、价值观念、情绪及思维活动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思想工作的程序和节奏。这种针对性,从普遍意义上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人格和自尊方面——要求公平对等,相互尊重
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的发展,青年学生已具备独立的成人意识,人格和自尊的发展逐渐接近成年人的水平。在认知能力方面,由于抽象思维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他们开始对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经验进行提炼,并形成观念,且同日常的言行保持一致。此时,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虽然有些看法还不老到,偏激,甚至还很幼稚,但这是他们在自己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通过思考而得出的,成年人理应予以尊重(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思维活动都难以逾越其年龄和阅历的界限)。如果跟他们谈话时,你居高临下把他们当成不懂事的小孩,动辄以“你们这些小青年——”,“我告诉你们——”……的教训口吻,极易出现在他们看来是损伤其自尊和降低其人格的情形。众所周知,青年人血气方刚,争强好胜,一旦他们形成了被人小看的知觉,接下来,极有可能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出现防卫和辩解倾向。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再想沟通思想,转变态度,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了。
笔者曾经调解过一次对抗性矛盾纠纷:一位初中毕业班的班主任,男性,已过不惑之年,在检查全班学生的复习计划和作息时间表时,和一个男生发生了争执,两个人都脸红脖子粗,“针尖对麦芒”,就差没有干起架来。我问那个学生怎么回事,学生回答说 “班主任太霸道,什么都要遵从他的,一开口,腔调就是训斥,好像他掌握了全部的真理,真让人气愤!”后来,我又找几个同班学生了解情况,他们也都反映班主任把他们当小孩,高高在上,不讲民主,听不进不同的意见,班级气氛有浓重的压抑感。平时,班主任“训话”,同学们表面上都很顺从,其实心里都不以为然,课后还讥讽嘲笑。##end##
很显然,上例中班主任的行为受到学生的抵制,人格威信和教育影响力不高,主要原因是他在行为上过分看重自己长者、“师者”的“先生”形象,和学生交往人格上不平等。他本想用权威的形象以威严压服学生,结果却适得其反。由此可见,做青年学生的思想工作,要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提倡用问题讨论的方式,平心静气交流对问题的看法。这一过程,不应有对立的情绪冲突,而应当是双方共同参与的理性思维过程。
二、说服技巧方面——注意情感沟通,就事论事
生活中的每件事物都有多重属性,认知者站的角度不同,获得的结果也就有差别。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决定其对事物的看法,而一个人的过去历史和已经形成的思维品质难以(或一时难以)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着眼点不同、观点相左的两个人,仅凭找证据、讲道理是无法说服对方的。这种情形有点类似寓言故事“盲人摸象”,每个人接触到的事物属性不同,在没有全面了解其它属性的情况下,就发表对某一事物的整体看法,很显然,经历不同的人,很难认同别人的观点。虽然推理和争论有利于明辨是非,但在着眼点悬殊的前提下,这些都无助于共识的达成。那么,是不是对同一问题观点不同的人就不能达成共识了呢?不是。从事思想和思维活动过程研究的专家,通过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研究,找到了思想和态度转变的“金钥匙”——情感沟通。
所谓情感沟通,是指就某一问题在思想上有距离的两个人进行思想交流时,其中的一方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充分理解对方的思想、处境和行为,从情感上认同他(她),这样做,会使对方认为前者是一个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人,一个值得信赖、可以接近和接受的人。由此,后者的戒备、防御心理逐渐消失,通过进一步交往,两人的心理距离就会缩短,矛盾和分歧逐渐得以化解,双方的情感和认识也就能慢慢趋向一致,产生沟通。大量事实说明,情感沟通是思想工作中转变他人态度的必要环节。
情感沟通,没有统一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内容。情感沟通的场合也可以有很大的随意性。尽管如此,开展和实施情感沟通工作,作为主导的一方——做思想工作的人,心中要有明确的方向,那就是尽量创造轻松、愉快、自然、和谐的活动气氛,通过情感交流尽快达到消除隔阂、融洽彼此关系的目的。至于沟通时,选择什么样的话题内容,这要依照工作对象的兴趣特点做适当安排。比如,一个班级的两个学生干部,在一次班级活动的安排上产生了矛盾,由于俩人都争强好胜,在情绪激动时都控制不了自己,相互贬低,恶语相向。事后两人彼此回避,不再往来,严重影响了班级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的介入调解非常必要。针对这个问题,开展思想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虽然很多,但相关的比较研究发现,利用情感沟通来转变态度效果最好。具体的做法是:第一步,个别谈话。先要求学生描述当时的情形,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立场坚持的理由,班主任然后顺着学生的思路,用肯定的语气、言行认同他当时的行为,让学生从心理上感觉到班主任能理解他。这个阶段性小目标达到后,班主任一步步地指明其认识和行为上的不足之处,通过分析来帮助他认识错误,直至正确地处理整个问题。班主任要特别强调双方都要向对方郑重地表示歉意。第二步,集体谈话。班主任当面分析两个人的言行,先讲积极合理的一面,再批评错误的地方,做到先褒后贬。然后要两人谈自己的认识,承认错误,相互道歉,握手言和。至此,问题的解决可以说比较完满。
需要说明两点,一是沟通情感并不是工作的最终目的,它只是为后面的思想转变工作做铺垫。所以,做这项工作的人,要牢记自己的工作目标,一旦工作对象轻松的情绪状态出现,从情感上认同了自己,思想转变工作就应逐渐切入正题。二是问题的讨论和处理过程要就事论事,不要“新帐旧帐一块算”,以免学生对问题和错误认识不清,产生不公正的看法。
三、情绪激发方面——寻求兴趣点,诱导启发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活动尤其是认识活动在发生的过程中,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的强度、方向会影响认识活动的进程。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尽可能在学生具备积极、正向的情绪条件下进行。学生思想工作,在转变的开始,学生总是坚持自己原来的初衷,对相反、相对的观点抱抵制、抵触的情绪。要改变这种情绪状态,就必需寻找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兴趣活动的开展来达到。比如,一位学生,品学兼优,爱好足球,在班长竞选活动中雄心勃勃,结果却失败了。由此,他情绪很低落,也听不进他人的安慰和规劝。针对这个学生的思想工作,可以事先在适当的时候邀请与他同看某一场精彩的足球赛(实况转播或录像),共同分析、讨论对阵双方的成败得失,引导者有意识地激发他的兴趣和热情,制造、渲染有趣而热烈的气氛。比赛观看结束后,学生的情绪、心态会有较大的好转,此时转变其思想就相对较为容易。
青年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新奇的刺激、特异的思维和闪光的思想,他们总是有浓厚的兴趣,善于发现,勇于探索,尽力模仿与学习。相反,在传统的框框、枯燥的教条和空洞的大道理面前,他们也总会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做青年学生的思想工作,应该顺应其兴趣发展的方向,因势利导,合理强化。基于这一点,青年思想工作要想有新意,不落俗套,能吻合青年人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必须打破常规性思维定势,创造性地认识、设置和处理问题。并且,承担这项任务的人,事先应充分准备,对整个思想工作的进程有一个科学的设想和安排,重点思考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思想工作的内容安排要结构合理、立意新颖,开场白要能有效抓住听者的注意力。
2、提出的问题和列举的事例要联系青年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尤其是他们感兴趣且经常讨论的话题,如个人成长问题,未来发展问题,社会的热点,等;对问题的分析力求鲜明、精辟,符合青年人的思维特点和审美情趣。
3、在情绪调动和兴趣激发上,要准备几个小话题,以备实际需要,适时选用拿来调节和活跃气氛。
4、合理安排思想工作的节奏,充分利用言语交流的互动性来掌握其思想变化的脉络。切忌“一言堂”。
在情绪的激发和兴趣的调动过程中,对于话题的讨论,时间可长可短,具体情况要视当时工作对象的兴趣水平和情绪状态而定。但有一点,那就是工作人员一定要有大局观,话题的讨论和发挥不能离题太远,耗时也不宜过长。
四、工作人员的选派方面——角色合适,身份恰当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一个人言行举止的影响力大小同他(她)的年龄、阅历、身份以及社会地位的高低等多种因素相关。在人的态度转变上,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不同作用,科学地安排人选。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思想工作,要认真分析它的内容、性质和要求,在此基础上,选派身份和年龄层次等方面都适宜的人员去开展工作,争取做到有的放矢,效果立竿见影。一般来说,这方面的工作针对性要求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
1、如果要在青年群体中提倡或开展某项有益的活动,其内容和意义符合大多数人的兴趣和价值取向,那么这一类活动在开展前的思想教育工作宜选派和青年学生经历相似的年轻人去做较为合适。因为年龄和经历的相似性,使得思想工作的双方在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上比较接近,对问题的看法,认识的角度,心理感受也都基本相同,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2、对于涉及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的转变这一类的难点工作,需要选派年龄和身份相对较高的中年人去做较为理想。因为,年龄、身份和阅历等方面的优势使得中年人说话更有份量,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和学生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去做,却显得资历不够。而年龄太大的老年人,在青年学生看来,似乎较为传统、保守,同样,效果不怎么理想。
3、民族优良传统以及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这类工作的最佳人选是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社会声望,有特殊经历和发言权,同时仍有清晰思维和良好表达力的老年人。因为老年人的年龄、阅历、言行举止都带有时间的记忆痕迹,具有历史的凝重感,让人信服。
综上所述,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要想把这些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行之有效,就必须根据青年人心理发展的规律,讲究工作方法上的针对性和恰当性。
主要参考文献:
[1] 徐惠军. 略谈心理学在青年思想工作中的运用[J]. 职教论坛, 2005,(17)
[2] 谢昌逵. 对中国青年研究的反思[J]. 当代青年研究, 2007,(02) .
[3] 李明永. 青年思想工作现状分析及创新措施[J]. 青年思想家, 2001,(05)
[4] 王红梅. 中学生心理挫折的诊治[J]. 安徽教育, 1993,(06)
[5] 王维美,吴贵春.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初探[J].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4,(02)
[6] 王坚. 当前青年思想工作难做的原因[J]. 青年研究, 1996,(11)
[7] 吴学军. 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发展的实现[J]. 商场现代化, 2005,(01)
[8] 谢伟. 新形势下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问题[J]. 探求, 2000,(05)
[9] 刘志明. 做好信息时代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J]. 党政干部论坛, 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