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自然科学 » 正文
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前低频信号特征分析
 
更新日期:2024-07-29   来源:中国地震   浏览次数:210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摘要:本文针对2015年4月15日发生在南北地震带北端的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利用乌海台、东升庙台、石嘴山台的连续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采用快速傅里叶变

 
摘要:本文针对2015年4月15日发生在南北地震带北端的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利用乌海台、东升庙台、石嘴山台的连续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三个台站的2015年4月1日00时—4月15日23时波形数据进行分析,并持续跟踪0—0.25Hz包络幅值极大值的变化形态。结果显示:(1)在5.8级地震前,震中附近的乌海地震台、东升庙地震台、石嘴山地震台记录的地震波形均出现频谱向低频偏移的现象;(2)三个台站出现低频异常的包络幅值极大值跟踪形态不一致,其中只有乌海台在震前出现明显的持续不稳定异常,异常持续时间约120小时;(3)三个台站距离震中由近及远包络幅值极大值的跟踪形态差异明显。
关键词:低频信号;傅里叶变换;频谱偏移;包络幅值极大值
0 引言
随着国家宽频数字台网的建立与完善,BBVS-120、CTS-1、BBAS-2甚宽带地震计,JCZ-1等超宽带地震计为前震信息的识别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而分析震前特殊信息,频域分析要比时域分析更有优势(杨立明,王建军,冯建刚等,2009),周围环境影响因素(如:塌方、爆破、雷电等)均有其固有的频率特征,而就地震波本身而言,P波、S波、面波、体波等也均有其不同的优势频段,特别是地震波中的低频信号,由于其频率低、波长长、不易被吸收而绕过障碍物,使得其传播距离远等特点,故研究地震波的低频成分更能反映大地深部的变化。为加强防震减灾实效作用,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地震计记录的波形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以求发现强震前频率域的低频异常信号,在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曾出现地脉动低频波动现象,并且该现象具有重现性,对之后该地区出现的中强地震也具有适用性。为检验此异常信号出现是否具有普遍性,甘肃台网根据此特征信号的重现现象进行了震前内部预报试验,发现低频波动信号出现在距发震前20~160个小时内,持续时间约为60~160小时,具有重现性、持续性、过程性等特征(杨立明,王建军,冯建刚等,2009)。其实早在多年前就有学者(冯德益等,1983,1994)研究认为,大震前短周期面波的频谱可能会在震前显示出一定的前兆异常特征,但是当时的地震数据记录并不乐观,研究效果也并不理想,随着数字化地震台网的建立,高精度、高稳定性地震计仪器的产出,为该方法的应用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频谱偏移现象得到了许多地震研究专家的广泛关注,有学者(陈运泰等,1979;郭增建等,1991)认为其物理本质是断层的预滑或慢破裂,而之后又提出的破裂成核理论(Dieterich,1992)中具有前兆意义的推论也说明在震前会出现低频波,那么表现出来的频谱特征就是频带变窄并向低频偏移。同时有学者提出距震中距不同的台站所记录同一普通地震(非前震)的频谱特征会发生变化(杨立明,梅秀苹,姜佳佳,2015)。
本文针对2015年4月15日发生在南北地震带北端、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的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利用傅里叶变换对其震前15天内的地震波形数据进行频谱分析,意在寻找震前突出异常特征。
作者:梁沙沙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前低频信号特征分析

下一篇: 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前低频信号特征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