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论莫言小说创作中“土”的意义——读小说《生死疲劳》
 
更新日期:2023-10-07   来源:人民文学   浏览次数:44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论莫言小说创作中土的意义读小说《生死疲劳》摘要:莫言小说讲述近代以来山东农村的故事,展现一幅幅奇异瑰丽、惊心动魄的故事,

 

论莫言小说创作中“土”的意义

——读小说《生死疲劳》


 摘要:莫言小说讲述近代以来山东农村的故事,展现一幅幅奇异瑰丽、惊心动魄的故事,洋溢着强烈的“土”的气息。“土”是那一片土地,是那一群人;是生存的根基,生活的常识;是人生的理想追求,也是生命的最终归宿。“土”给人生以崇高神圣的意义。扎根土地上的人最有生机活力,最坚韧顽强,自由自在,拥有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莫言; 小说; “土”; 《生死疲劳》

  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莫言的小说创作是典型的乡土文学。从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透明的胡萝卜》到后来屡获大奖的长篇巨制,无一不是写农村乡土的人物和故事。作品中洋溢着浓烈的乡土气息,一切都是那么“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我是一个农民”,“土得掉渣”。他全身心地投入,满怀深厚又强烈的情感创作出他的乡土文学,“我小说中的人物确实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起来的。我不了解很多种人,但我了解农民。”[①]莫言获奖后一直被家乡人们挂在嘴边,但他很谦虚:“我做得还远远不够,我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都是一个写小说的农民,都是高密父老乡亲们的不太称职的儿子。”[②]他怀着一种虔敬崇拜的心情,讲述在自己的乡土上发生的一个个奇异瑰丽、惊心动魄、神奇而神圣的故事。莫言的乡土文学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土”的意味,去思考“土”的意义,他向读者推荐《生死疲劳》。这是一部关于“土”的小说,给我们许多启示。

                    一   土:生命存在的根基

土最简单、朴实,没有什么虚饰,赤裸裸地在人们眼前,实实在在地在人们脚下。因此土是生命的根基。无论怎样蹂躏践踏,土地总是土地,永远是那个样子。土地最坚固、真实、明白。自从有人类以来,世事烟云变幻,但土地仍然是那块土地,亘古不变。土地上草木丰茂,五谷丰登,鸟兽欢腾。土地是伟大的母亲,朴实真诚,慷慨无私地馈赠人们宝贵的财富,养育生命,永远不要求什么回报。站在土地上,人们心里才那么踏实,有信心,有力量,有希望。特别是对于世代耕种的中国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

土,是坚实广袤的大地,也是最朴实的真理。在人世间,有一些道理和土地一样是人们生活的根基,文化的源泉。人们称这些最“土”的东西为常识,百姓日用而不知。与花里胡哨的异想天开相比,常识平淡无奇,但却是生活的基础,是颠扑不破、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如果不能保证按常识、常理去生活,异想天开,违背常理,那么往往就会犯错误,栽跟头。土地不容人弄虚作假,“人哄地皮,地皮会哄肚皮”。这是民谚,是常识,但人们怎么就失去了正常的理智,失去了常识性的判断呢?在《生死疲劳》中,许多人头脑发热异想天开,背离那些最“土”的道理,违反常识,弄许多似乎痴心妄想的东西自欺欺人,终于导致深重的苦难。大跃进时代,以耕种土地为天职的农民去大炼钢铁,结果钢铁没练成,粮食也没有了收成,出现饥荒,人们忍饥挨饿,简直要活不下去。蓝脸不愿意加入人民公社,他认准一个最“土”的“死理”:“亲兄弟都要分家,一群杂姓人,混在一起,一个锅里摸勺子,哪里去找好?”人民公社的群众生活艰难,还玩新花样,搞新名堂,他们要“大养其猪”,做县里的先进“典型”,结果是一场闹剧,让猪、人都遭罪受难。人饿了就要吃饭,冷了就要穿衣。这是生活常识,生命的本能反应。可是当红卫兵的金龙自封为造反司令,大冬天不穿棉衣穿单衣,保持自己的革命形象,最后病倒,差点丢了小命。村书记洪泰岳和金龙不懂农业常识,买了不能干活的牛,不长肉的猪。洪泰岳威胁蓝脸:“你呼吸着人民公社的空气,晒着人民公社的太阳,走人民公社的道路。”蓝脸反驳说:“人民公社之前这都有了。”洪泰岳不只是不顾常识,简直不讲道理,蛮横无赖。洪泰岳对蓝脸说:“我是书记,我是村长,我还兼任着乡里的公安员!”洪泰岳忘记自己农民的本分,更忘记他那更卑贱的出身,用西门闹的话说就是“标准的下三滥,社会的渣滓,敲着牛胯骨讨饭的乞丐”。这是怎样的村书记?将怎样带领着村民去过怎样的生活?肯定是没有道理,没有公平正义,没有希望和未来的生活。要把人带到带到愚昧、野蛮、残暴的动物状态去。所以,在社会大饥馑中,人们变成了野兽:“一群饿狼般地冲进了西门家的大院子”, “抢啊,抢啊,把单干户的粮食抢走!杀啊,杀啊,把单干户的瘸驴杀死!”##end##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追求,这是最“土”的人生常识,最基本的道德观念。没有善恶的区别,没有公平正义,人将怎样生活?人还能配得上“人”的称号?《生死疲劳》的故事就是因此而发生的。地主西门闹土改时被枪毙了,他死不瞑目,万分冤屈:“想我西门闹,在人世间三十年,热爱劳动,勤俭持家,修桥补路,乐善好施。高密东北乡的每座庙里,都有我捐钱重塑的神像,高密东北乡的每个穷人,都吃过我施舍的善粮。我家粮囤里的每粒粮食上,都沾着我的汗水;我家钱柜里的每个铜板上,都浸透了我的心血。我是靠劳动致富,用智慧发家。我自信平生没有干过亏心事。可是——我尖利地嘶叫着——像我这样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大好人,竟被他们五花大绑着,推到桥头上,枪毙了!”“我不服,我冤枉,我请求你们放我回去,让我去当面问问那些人,我到底犯了什么罪?”西门闹受尽折磨,大闹阎王殿,出生入死,六道轮回,就是为了争这一个最简单明白,也是最基本的“理”。

这样的最基本的道理有时却最难认清,因为人们常常自作聪明。生活中充满是是非非,爱恨情仇,充满伪装矫饰,虚情假意,充满着各式各样的社会文化的规范。如果远离当下的现实生活,没有那最“土”的常识做根基,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的条条框框常常会令人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因为虚妄的想象或僵化的教条遮蔽了真实的生活。实际上,“生活”的含义很简单,就是“生命活着”的意思,个体要生存、种群要繁衍,生命要继续。《生死疲劳》中讲述人们对土地和生存的执着,还讲述许多动物交配、人类做爱的情节,实际上是在讲述生命的生存繁衍,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小说中写道,毛主席死了,人民公社的人们像塌了天一样,“却有两个人既没有放声大哭,也没有默默流泪,而是在干着自己的事情,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做准备。”一个是拿驴卵牛蛋下酒的兽郎中许宝,一个是单干户蓝脸,他俩最“土”,也最懂得生命、生活的的常识和真理。

“土”是存在的基础,是最简单最基本的道理。没有这个“土”,整个世界都将是错的。常言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更何况不是细微的误差,不是粗心大意,而是不顾事实,不认常理,往相反的方向上走呢?那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自己折腾自己。人超越了动物,因为有精神的能力,所以人可以不做本能的奴隶,有自由,有创造,但人毕竟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毕竟是血肉之躯,必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必须遵循客观的规律,人还有许多许多的不可能。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但人还要明白,虽然美梦能够成真,生活也有无限可能,但人生艰难,通向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条,必须慎重选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先民就在谆谆告诫后人:“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生命中充满快乐,但也有千难万险,丝毫不能大意,否则便有性命之虞。首先要做那最“土”的人,遵从最基本的人生常识和道理,有立足之地,然后才有可能美梦成真。

               二    土:情深意长的人生历程

“土”孕育和养活了所有的生命,给人类最宝贵最丰厚的馈赠,土地是生命力的象征。莫言说他就降生在专门收集而来的一堆尘土上,据说这样能强壮长寿。热爱土地的便会有和土地一样的生命力,一样坚强勇敢,独立自由,百折不挠,无所畏惧。这样的生命才是真实的,有自己的尊严,有崇高的意义和价值。单干户蓝脸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和整个世界对抗,成为时代英雄。“解放后一直单干,是全中国唯一坚持到底的单干户。”虽然社会上批判单干户,但人们在内心里其实对他充满敬佩。买牛人主动降价把牛卖给蓝脸:“老哥,可真有你的。”蓝解放问父亲:“你一人单干下去,到底有什么意义?”蓝脸平静地说:“是没有什么意义了,我就是想图个清静,想自己做自己的主,不愿意被别人管着。”蓝解放坚持不下去,要去入社了,蓝脸说:“谁指的路,爹都不走,爹走自己的路。”如果没有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对生命的热爱和眷恋,蓝脸不会有这么大的勇气、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韧劲。这种感情来源于土地。土地是生命的源泉,是信念和力量的源泉。人民公社的时代结束了,蓝脸“眼泪汪汪”地对洪泰岳说:“老洪,你这条老狗,疯狂咬了我半辈子,现在,你终于咬不到我了!我是癞蛤蟆垫桌腿,硬撑了三十年,现在,我终于直起腰来了!”土地是伟大的母亲,古希腊神话中的安泰是海神波塞冬和大地母亲生的儿子,当他感到疲倦时,只要一站在大地母亲的身上,就能汲取无穷力量,变得战无不胜。在中国神话中,女娲抟土造人,土中诞生了我们的生命和灵魂。

土和人的生活紧密相关,土和人的肉体直接相连,土就是人们身体的一部分。有人很认真地这样说,女娲抟土造人不是什么神话,人真的是土捏成的,不信的话,用手在身上搓一会儿,就能搓下一个泥蛋蛋来。在以前的农村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受伤流血,医疗条件差,没有药品、纱布、绷带什么的。有时就用土坷垃面子撒在伤口上止血,看血水把土坷垃面子浸湿,变成一块血泥巴糊在伤口上,阻挡血继续流出。后来这块泥巴慢慢干了,伤口也就好了。干泥巴不知不觉掉了,便露出新生的鲜嫩肌肤。莫言在小说中写到土的这种妙用,牛被金龙打伤了,蓝解放把土撒到伤口上。小说中的“莫言”被猪咬伤了,从地上抓了几把混合着杏花瓣儿的泥土,按在肚皮的伤口上,嘴里念念有词:“土是土霉素,花是花骨朵儿,消炎,解毒,咄,好了!”然后他就放下衣襟,没事人儿一样。在小说《红高粱家族》中,也有这样的情节,把土搓得精细,拍在伤口上,“这样的灵丹妙药,什么样的重伤也能治好。”土能治伤救命,怎不对土感恩戴德。

土地上百草丰茂,鲜花盛开。那些在土地上自由生长的动物是强壮的、矫健的,聪明的,西门闹托生成的动物比那些随波逐流的人更有尊严,更有生命力,有情有义,活得更美,让这个生死疲劳的世界多了一分真诚与感动。驴折腾、牛犟劲、猪撒欢、狗精神,精彩绝伦。生命活着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虚假的。对土地依恋的人知道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从而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人民公社时代,“蓝脸的土地上种的是那种无芒小麦。这是一个已经被人民公社淘汰的低产晚熟品种。蓝脸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良种,不跟公家犯事。他是一个古老的农民标本。用现代的观点看他生产的粮食才是真正的绿色粮食。”改革开放,人们物欲熏心,对财富汲汲以求。但“蓝脸的一亩六分地,依然顽强地表现着个性,在两边桃林的夹峙下,地里那些庄稼显得既弱小 又倔强。他种植的竟然是几近绝迹的一种庄稼,我从记忆深处,才搜索到这种庄稼的名字和有关知识。这是糁子,抗旱抗涝耐贫瘠,其生命力之顽强不逊野草。在人们饱食肥餍的时代,这种粗糙的粮食,也许会成为救命的良药。”蓝脸是地地道道的“老土”,“土”得令人感动、敬佩。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有了土地就有饭吃,有在这个世界上立足的根基,有生命的源泉,有生活的意义和希望。而如果失去土地,生命便没有着落,一切都恍恍惚惚,世界失去了真实性,人也会变得晕头转向,甚至迷狂妄想,疯疯癫癫。不幸的是,《生死疲劳》中这样的事情却大行其道。生活在农村的西门金龙不务正业,搞开发,赚大钱,吹牛皮摆阔气,挥霍无度,坑害公家,祸乱乡里。西门金龙的儿子西门欢来到县城读书,成了纨绔子弟,不学无术,为非作歹。从农村来到县城当干部的庞抗美和西门金龙狼狈为奸,被判刑后自杀身亡。女儿庞凤凰和金龙的儿子西门欢四处流浪,耍猴卖艺乞讨为生。西门欢遭流氓无赖报复,被他们用刀杀死,庞凤凰难产死在肮脏破旧的小旅馆里。当年的村支书的洪泰岳一心想革命、专政,走火入魔一般,最后把自己和金龙一起炸死。

土是人类生息劳作的永远的家园,上演着人世间的一幕幕喜剧或悲剧,承载着人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人们在这块土地上出生、长大,成家立业,生养后代,最后还要归于这块土地的怀抱。无论快乐还是痛苦,都与土地联系在一起。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生的体验,都离不开土地。快乐时自然要感谢土地,痛苦时也更要感谢土地。痛苦比快乐更刻骨铭心,更清楚地记录着人生的历程,显示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快乐是珍贵的,痛苦其实也弥足珍贵,更有虔诚庄重、崇高神圣的意味。《生死疲劳》这部小说的名字揭示着这个主题思想。灾难频频,痛苦深重,生死疲劳,让读者备感压抑,喘不过气来,惊心动魄,触及灵魂。在这块土地上,演出的是怎样的人生故事!况且这故事并非虚构,而是真实的历史,是我们的父辈甚至是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这土地牵动人心,不只是生死疲劳,生命在这块土地上生生死死,才使这块土地令人依恋、神往。

中国古人早就感慨万千,“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礼记·弓下》)现代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抒发了中国人的心声。《生死疲劳》中金龙用火烧牛,蓝脸痛苦万分,“扔掉了镢头,趴在地上,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脸也扎在了泥土里,浑身抖着,犹如疟疾发作。”他与牛忍受着同样的酷刑。不愿为人民公社耕地的牛从火中站起来,走到蓝脸的那块土地上死去了。蓝解放当上县长,但他仍“迷恋土地,喜闻牛粪气息,乐于过田园生活,对我父亲这样以土地为生命的古典农民深怀敬意。”西门闹托生成狗,还有这样的想法:“虽然我生活在县城,但死后,一定要埋在这块土地上。”蓝脸安排自己的后事,要埋在自己的那块地里,“已经堆起一堆土做了记号”,他说:“我缸里的粮食,你全部倒进墓穴里,让粮食盖住我的身体盖住我的脸。这是我的土地里产的粮食,还应该回到我的土地里去。”

                  三   土:最终的归宿,新生的开始

古代哲人庄子说:“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庄子·大宗师》)土地和我们本为一体。生死疲劳,生生死死,最后都会在土地中得到安息。正如“莫言”给蓝脸撰写的墓碑:“一切来自土地的都将回归土地。”单干户蓝脸夫妻、蓝脸的东家西门闹夫妻、蓝脸的孩子们,那些牲畜们,都在这土地里长眠。

“入土为安”,“土”是坟墓,大地上的一个土疙瘩,是最终的归宿。“盖棺定论”,“土”意味深长,让人向死而生,深刻反思。死亡不是虚无,死亡是生命一个阶段的总结,死亡使生命更加丰厚、沉实、宝贵。土地以她的神秘神圣,以她的慷慨大度、坚毅沉稳、情深意长,向人们展示死亡,启示人生的意义。聪明的古希腊人认为思考是人的特性,他们喜爱哲学,认为哲学是面对死亡的练习。中国人“慎终追远”,同样是在直面死亡,思考人生,理解生活。莫言把中国人的这段历史写成小说《生死疲劳》,痛定思痛,人们还要思考:为什么这样生死疲劳,为什么遭那么多的罪,受那么多的苦?把性命拼上了,却不能像草木,不能像动物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那样开心快乐?生死疲劳的人们,奋勇拼搏挣扎的人们,结果却是那么多自我折磨、自我毁灭的悲剧?人还有没有希望和未来?有没有传说中的“幸福”?小说结尾,在新的千年里,大头儿蓝千岁和蓝解放回顾历史,讲述生死疲劳的往事:“我的故事,从1950年1月1日那天讲起……”必要回忆、反思,要讲述这土地上的生命,讲述土地上永恒的故事。

土地是伟大的母亲,对所有的生命都一视同仁,让他们得到永恒的安息。逝去的人们长眠在土地的怀抱里,活着的人迎接新的千年。生命生生不息,人间展现新的景象,开始新的历史。土地孕育着生命,也拥抱死亡。死亡是生命的必然现象,有生就有死。但死去不是虚无,植株成长、结实、枯黄,委身于土地,最后成为土地的一部分。它曾经栉风沐雨,曾经光辉灿烂,在天地间展现风采,绽放花朵。它更留下种子,晶莹的、饱满的,珍珠一样的种子。它的形体动作,它的音容笑貌,它的生命历程,它生生不息的精神意志将永远地传承下去。当春风吹起,在这块土地,这永恒的家园上就会有更多的生命绽放,一派欣欣向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生命总是一派繁荣,势不可挡,壮丽辉煌。土地是神秘神圣的,在于她孕育生命,也在于她容纳死亡。在蓝脸的那块土地上,生命生生不息,收获着养活人的庄稼,也埋葬下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被枪毙的西门闹死不瞑目,大闹阎王殿,开始他六道轮回的历程。纵是“生死疲劳”,西门闹第六次又来到人世间,转生为人。人生艰难,活着不容易,但“做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是神圣庄严的使命!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悲剧引发同情和怜悯,使心灵得到净化。莫言的这部《生死疲劳》也是悲剧,充满苦难和死亡。但《生死疲劳》中的悲剧并不在于仅仅以痛苦刺激人心,增加人生的悲哀和怜悯。因为“土”包容了一切,泯灭了恩仇,让所有的人得到安宁,长眠在她的怀抱之中。是非善恶都是人的,而人虽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但本都是土地上的生命,本都是一体的。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无论生还是死,大家都共同承受生命的悲喜,创造人生的意义。西门闹死不瞑目,但最后他对阎王说:“我已经没有仇恨了,大王!”西门闹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几生几世,懂得了土地的本性,变得像土地一样了。土地上永远生生不息,无论怎样的生死疲劳,都不能否定生命的意义,都将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意志,以腐朽的草木、动物、人的尸骸为营养,更加蓬勃旺盛地生长起来。这人世间也兴隆繁盛,幸福美满,以人的历史,以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为营养。现在包含着过去,未来又包含着现在。人们追求快乐幸福,但那黑暗、寒冷、悲哀、痛苦也必不可免;追求文明,但那段蒙昧、混乱、血腥、残暴也是必然的历程。我们是土地上的生命,会如土地一样,承受、包容、理解、吸收一切,无论如何生死疲劳,总是生生不息,追求美好。

                              结语

莫言认为“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③]“土”是那一片土地,是那一群人,是生存根基,是人生理想,也是最终归宿。“土”给人生以崇高神圣的意义。扎根土地上的人最有生机活力,最坚韧顽强,自由自在。当代社会科技发达,信息技术创造出新的虚拟世界,但谁能离开土地呢?在未来,人类也仍然离不开土地。尤其是对于有悠久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土地关系到血肉之躯的生命存活,关系到民族个性和精神气质的塑造。要找到真正的自我,就要从实实在在的“土”开始。阅读莫言的《生死疲劳》等作品,有助于人们理解“土”的意义,发扬“土”的精神。这样,生命才会有根基和活力,才会有希望,有美好的未来。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arth” in the Novels of Mo-yan

         ——reading the novel 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

                         

Abstract:Mo-yan’s novels tell the stories of modern Shandong province, showing the singular, beautiful and moving pictures of the history, and brimming with the breath of the “earth”. The “earth” means that soil, that group of people. The “earth” is the base and the common sense of the life; also the ideal and destiny of life. The “earth” brings the noble and sacred significance to life. People who take root in the earth will become full of energy, tenacity and freedom. They are hopeful and have the beautiful future.

Keywords:   Mo-yan; novel;  “earth”;  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


    



[②]王巍:《莫言:我是一个写小说的农民,望“莫言热”降温》,《北京晨报》,2012-10-30。

[③]舒晋瑜:《莫言:土是我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10-16。

 

上一篇: 论莫言小说创作中“土”的意义——读小说《生死疲劳》

下一篇: 论莫言小说创作中“土”的意义——读小说《生死疲劳》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