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泸州市城区不同空气监测点中PM10中苯并(a)芘(BaP)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方法 于2015年6月和12月分别检测忠山环监站、蓝田宪桥、小市上码头和九狮山四个监测点的BaP浓度,并评价大气BaP的人群健康风险。结果 56天检测结果中,浓度范围在0.96~8.4×ng/m3,96%的样品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大气 BaP 的标准(1 ng/m3)。75%的样品高于GB/T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我国居民区大气 BaP 的日均浓度限值(2.5ng/m3),最高日均浓度超标倍数为2.36倍。泸州城区大气BaP污染致成人、儿童的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和成人预期寿命损失均值分别为38.0×10-6、24.1×10-6 和235.8min。大气BaP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与地区差异性,冬季高于夏季(p<0.05),蓝田宪桥、 小市上码头高于忠山环监站、九狮山(p<0.05)。结论 2015年泸州市城区BaP 人群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处于可接受范围内,BaP污染特征具有明显的季节与地区性,应根据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控制措施。
关键词: PM10 苯并(a)芘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评价
前言
大气污染已成为主要的城市环境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各种癌症发病率的升高,对大气多环芳烃关注增加,苯并(a)芘(BaP)作为多环芳烃中毒性最强的致癌物,不少城市已开展PAHs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的研究,其污染特征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1-3] 。位于四川省东南部,长江和沱江交汇处,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环保重点城市—酒城泸州,2015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以上优良质量天数272天,空气质量达标率75%,截止2016年底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35平方公里、人口达136.2万人,机动车保有量61万余辆。本研究探讨泸州市城区四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大气 PM10中的BaP质量浓度及污染特征,并对健康风险进行评估,为制定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减少相关疾病发生,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布点与样品采集
分别于2015年6月12-18、12月12-18在泸州市区(蓝天宪桥(轻工业园区)、小市上码头(商住混杂区)、忠山环监站(休闲区)和九狮山站(环境背景点)4个空气自动监测点,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事先经高温灼烧并恒重)、大流量的采样器(流量控制在100.0L/min)24小时连续不间断采集环境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记录采样流
量,滤膜编号以及气象参数。将玻璃纤维滤膜取下后,尘面朝里折叠用硫酸纸包好,装入黑色纸袋,塑料袋密封后迅速送回实验室,避光于3℃以下保存,7天内萃取,30天内分析。
作者: 何仁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