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华人形象分析
 
更新日期:2023-10-07   来源:电影文学   浏览次数:106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美国影视作品中的华人形象分析【摘要】百年来,美国影视作品中的华人形象从勤劳但地位卑微、聪明但品质低下等负面形象逐步走向多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华人形象分析


【摘要】百年来,美国影视作品中的华人形象从勤劳但地位卑微、聪明但品质低下等负面形象逐步走向多元化,其中还出现了一些正面形象。本文侧重对这些形象的分析与梳理,同时分析了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美国影视;华人形象;从负面转向多元化。

The Analysis of the images of the Chinese American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Abstract】During hundreds of years, the image of the Chinese of American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from the negative images that are the industrious but humble people or clever people but has the low quality to diversification, which also has some positive imag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and review of these images,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ese changes.

【Key words】American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 Chinese images; From the negative to diversification.

当今社会,电视电影艺术已成为世界最为重要的一门艺术,它集形、声、色、美于一体,不仅综合性强,且具有商业功能、娱乐功能、政治功能。影视作品正在以其高效的传播速度、通俗的文本解读对社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美国一直将影视文化传播作为其宣扬政治、经济及文化思想的重要手段,通过观看具有华人角色的美国影视作品,既可以了解美国对中国的态度,研究中美关系,同时,也可以将这些作品作为镜子,从镜子里看到中国人乃至中国的形象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发展变化。

1 各个时期美国影视中华人形象介绍

“我们总是希望西方人能够真实地看待我们,没有半点含糊,许多略知中国的知情人,虽然能说出一些真实的东西,但他们中很少有人能如实的叙述,更不用说要他们讲出全部实情。”[1]美国的影视作品就是这样的一个“知情人”,它里面的华人形象长期以来以猥琐、卑微、冷漠、具有威胁性的负面形象存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中美关系变化以及中国大国形象的塑造,一些正面华人形象开始出现。本文将对这些包含有华人角色的美国影视作品做出一些梳理,从代表性影片入手归纳出不同时期美国影视中的华人形象,以期获得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1.1 20世纪初至1949年:猥琐、颓废的华人形象

上个世纪初,中国还处在清政府的统治之下,门户尚未开放,与西方基本处于一种近乎隔离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西方人只能凭借一些关于中国的著作或道听途说来了解中国人。在这一时期,大量华工涌入美国,但华工的地位极其低下,形象不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等等事件导致了美国人对中国人的蔑视。因而,这一时期美国影视里的中国人的形象千篇一律的“猥琐、肮脏、颓废”。

1.1.1《娇花溅血》:鸦片男

自从默片诞生以来,美国电影就开始出现了华人形象,这些默片比较有名的便是《娇花溅血》(Broken Blossoms,格里菲斯执导,1919年)。这部电影是根据英国小说家托马斯•伯克的小说《中国佬与少女》(The Chink and the Child)一篇改编的,讲述了一个叫程环的吸食鸦片的黄种人,他爱上白人少女露茜,露茜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残暴的职业拳击师,当父亲发现女儿在黄种人的阁楼上时,悲剧便上演了:父亲强行把女儿带了回家,并开始对露茜施暴直到露茜奄奄待毙。此时程环刚好赶来,当目睹了露茜被打的惨状过后,便开枪打死了露茜的父亲,最后在香消玉殒的露茜身旁自尽。

片中程环长辫斜眼,形象猥琐、肮脏,貌似鼠辈小人。他吸食鸦片,在我们今天看来,也就是没上进心。从外表上看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人”,但从内心来看,他自审、文弱、谦卑,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很显然,片中程环的形象是不具备中国男人所应有的壮美、阳刚之美的。##end##

西洋镜里的中国男人都眷恋鸦片床,程环也不例外,但程环是一个有尊严的中国男人,在剧中,他承担着保护和解救露茜的角色,中国男人的温柔多情和美国恶棍的粗暴残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程环的人物形象更是具有悲剧性的,在美国人看来,这种悲剧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迎合了美国男人看待中国男人的习惯性思考,他们认为中国男人都是极其猥琐、颓废的。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中西方美学差异,西方人认为具有牺牲精神的人物是崇高与优美的。与此相反,中国人认为这部影片难掩丑化中国人的嫌疑。“从电影史的角度看,格里菲斯在有意无意之间为好莱坞确定了男性华人在银幕上的一种典型的女性化形象,从此产生深远的影响”。[2]

1.1.2陈查理系列:娘娘腔

陈查理(Charlie Chen)的原型是一名活跃在夏威夷的华人侦探,后经美国记者兼作家厄尔•比格斯的加工之后,从20年代开始在美国逐渐流行起来的。好莱坞根据这些故事拍摄了近50部查理•陈系列电影和39集电视连续剧。

陈查理形象是好莱坞所塑造的一个极端,同时也延续了《娇花溅血》里程环形象的阴柔面。“这个人很胖,可走起路来轻如女人,他生着孩子般的圆脸,白净的皮肤,短而密的黑发,斜挑的眉头,上吊的双目,他从奈佳小姐身边走过时,谦恭而彬彬有礼地向她鞠躬致意。”[3]

我们光看陈查理的形象,便可以让我们联想到现代社会存在的娘娘腔,这类人大多受到社会的排斥,一般人都不愿与其为友。若我们把这种人放到二三十年代的美国,比如说陈查理,显然这类人是不能作为英雄式的人物让人们歌颂的,他只能是白人主人公的附庸。陈查理系列电视剧也确实是这样刻画他的。在当时的美国,陈查理是白人社会所首肯的“模范少数族裔”,在西方人的蔑视面前,他也总是表现得温和而恭敬,这象征性地暴露出他试图取悦于白人听众的姿态。这是一种愿意被奴役的精神状态,其女性化的形态也正好符合了“附庸于男性”这样的事实。这种形象显然是不为世界华人所接受的,因为当一个荧幕形象被定型化后,“陈查理一度是美国大众文化中定型化的主导华人形象,并带有性别歧视的内涵”。 [4]

1.1.3《大地》:暴发户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反侵略的事迹传遍世界,珍珠港事件也促使美国参战,中国与美国成为二战中的盟友,美国影视界开始倾向于更真实地表现中国。其中最有影响的影片无疑是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大地》(The Good Earth,西尼•富兰克林执导,1937年)。

影片《大地》根据赛珍珠的原著小说《大地》(1931年)改编而成,电影《大地》讲述了一对传统的中国农村夫妇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经过一系列事件又重新回归土地的故事。

善良勤劳的王龙夫妇是典型的中国农民代表,他们真正执着于土地,视土地为生命,但他们仍摆脱不了封建社会中国农民的特点,王龙在爆发后纳妾、享乐。妻子阿兰更是继承了中国传统女性所具有的各种特征,她沉默寡言,勤劳俭朴,默默地帮着自己的丈夫种田持家。

这部电影看似对中国人真实的刻画,其实不然,电影《大地》并没有客观地表现出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也免不了有丑化中国人形象的嫌疑,比如祝秀侠对《大地》的定位是,“一本写给高等白种人绅士太太们看的杰作”。“通过用力地展露中国民众的丑脸谱,来迎合白种人的骄傲的兴趣”。 [5]

1.2 1949至七十年代:恐怖、残暴的中国人形象

二战结束后,蒋介石政府战败逃往台湾,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在中国大陆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大门又迅速地向西方国家关闭了。随后爆发的朝鲜战争以美国战败而终,几乎是一夜之间,中国人从二战中的盟友、弱者变成了可怕的敌人。这一时期的美国电影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国人进行丑化。比较有代表性的便是好莱坞在1962年拍的《满州候选人》(The Manchurian Candidate,约翰•弗兰克海默执导,又译《恐怖分子》)与《诺博士》(Dr.NO,泰伦斯•杨执导)。

1.2.1 《满州候选人》:幕后主使

《满州候选人》讲述了美军的一名士兵(肖上士)在朝鲜战争期间一次巡逻中被俘虏,之后关押在满州战俘营,受到中国人的共产主义洗脑教育,受指使去谋杀美国总统候选人的故事。

影片中中国人看似友善,甚至可以说“和蔼可亲”。其实不然,对肖上士进行洗脑,指使肖上士去刺杀美国总统候选人的事件使得中国人的真实面貌暴露无疑。友善只是他的外在形象,狡诈、阴暗、恐怖才是他的本来面貌。在美国人看来,最恐怖的事情不是直接地发动战争,而是利用敌人的精神意志去打击敌人。《满州候选人》是一部大片,它在制造中国的反面形象中起到了极坏的影响,不管从哪一个方面看,这都足以激起美国民众对“赤色危机”的恐慌感和对中国人的厌恶情绪。

1.2.2 《诺博士》:恐怖分子

007是有名好莱坞电影系列,在这个系列中,007象征的是人类正义的化身,任何与007为敌的都象征恐怖主义。因此,《诺博士》足以说明中国与美国在关系上的转变。在这部影片中与邦德为敌的诺博士是一个中国人,诺博士身着中山装,带着黑手套,头发梳得油光程亮,说话时面无表情,走路时双手靠背。

要是从诺博士的形象看,只能说他是一个体面的、做作的绅士。然而诺博士却是一个非常邪恶、凶残、狡诈的恶魔。他到处派人实行暗杀,满世界都遍布他的爪牙,他既会使用诸如施放毒蛇杀人、用蒙汗药把人弄晕等等东方古老的杀人方法,也会运用高科技威胁世界的安全。他独霸了牙买加的一座小岛,培养了一批装备精良的恐怖分子。在海底的岩石中秘密研制并安放核武器,岛上的核弹头对准了美国的卫星发射基地,这对美国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影片想要传达的信息很明显,就是利用来自中国的诺博士的核威胁,把中国看成了对自身安全和利益的一个威胁,象征性地表明了中美的冷战状态。

同时,影片也不忘延续丑化中国人的的传统。片中诺博士对邦德透露了自己的身世,他说,“他是德国教士和中国大家闺秀的弃婴,曾是中国最大黑帮的会计,偷了黑帮一千万黄金逃到美国,所以有资本去搞核能研究”。从观众的角度来看,中国人虽然聪明,但是对美国安全有着致命威胁的恐怖分子。

1.3 七十年代至今:多样化的华人形象

改革开放后,中国国门再次打开,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许多中国人走出国门,也有许多外国人走进中国,真实的中国及中国人的形象被更多的外国人,包括美国人所了解,美国影片无法再片面地丑化中国人形象。同时,中国的经济开始复苏,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变得重要。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的美国,与中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重视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大市场,因此,这个时期,美国影视中华人形象开始好转并开始出现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如在一些功夫片中,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的大多数电影塑造的都是英雄形象,还有2008年的《功夫熊猫》(2008年马克·奥斯本约翰·斯蒂文森执导电影)使用中国元素传达了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英雄”的励志主题,《2012》中中国人成为阻止世界末日来临的救世主;1993年拍的《蝴蝶君》(Mr.Butterfly,大卫•科隆博格执导)塑造了一个另类的中国间谍形象。2004年拍的《绝望主妇》(Desperate Housewives,Larry Shaw,David Grossman执导)塑造了两个中国仆人形象等等。

1.3.1间谍形象

1993年,好莱坞根据华裔美国作家黄哲伦的小说《蝴蝶君》(Mr.Butterfly)改编了同名电影。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的北京,法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高仁尼在一次音乐会上聆听了中国伶人宋丽伶演唱歌剧《蝴蝶夫人》,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便主动追求,几经周折之后,宋丽伶最终接受了高仁尼的爱。却不知,宋丽伶竟是男儿身,男扮女装的他是中国政府的一名间谍。宋丽伶从高仁尼处获取了许多机密情报,最终两人双双被逮捕,在法庭上高仁尼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痴迷恋上的却是男儿身。

《蝴蝶君》延续了好莱坞的一贯作风,那就是将中国男人塑造成一种阴柔的、缺乏阳刚的形象。纤纤细步、端庄羞涩、谦卑驯良等等,本片处处皆是。

影片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一是东西方错综复杂的间谍战,二是伽利玛与宋丽伶两人之间的“爱情”。在情报与情感之间,宋丽伶一方面需要努力使自己言行方面表现得女性化,心理方面表现出东方女性的矜持,对感情表达表现出东方女性的羞涩,这样才能博得高仁尼的爱慕,也就获得了高仁尼的信任。另一方面便是利用这种特殊的情感从高仁尼身上获得别国情报。可以说宋丽伶代表的是一种东方的神秘,高仁尼则代表了西方的好奇心,正如宋丽伶在片中说的:“(蝴蝶夫人)对西方人来说是动人的”,“(这种动人)是你们喜欢的幻想,不是吗?”宋丽伶把东方的这种神秘演绎得淋漓尽致,因而他才能成功地将自己的性别隐瞒了高仁尼数年之久。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部电影,这部电影便是007系列之《明日帝国》(Tomorrow Never Dies,罗杰•斯波蒂伍德执导,1997年)。

这次007的敌人是拥有一份《明日报》的强大的媒体巨子卡佛,而不是中国人,卡佛为了要在中国大陆垄断并独占媒体的地位,不惜策动阴谋挑起英国与中国的战争,组织中秘密协助调查的中国籍探员是林慧,最后邦德与林慧合作共同破坏了卡佛的阴谋。

在影片中,由杨紫琼扮演的中国探员林慧是一个功夫了得性格单纯的人物,也许很多人对她的第一印象就是像个男子,因为她的动作实在是“太帅了”,也因为她不像西方女子那样妩媚多情,情感表达上也较为呆板。

007与林慧的合作,实际上是西方迫切需要同中国加强合作以打击恐怖势力的一个显现,然而林慧的形象却很难洗脱好莱坞对中国人形象的丑化,这已经成为好莱坞的一贯作风,即中国男子阴柔化,中国女子男性化。

1.3.2仆人形象

2004年美国拍了一部电视剧《绝望主妇》,这部电视剧从开播至今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到现在已经拍出第五季了,导演为了获得更多的观众,总是在剧中加入他国元素。这种在影视中加入他国元素的做法也是近年来开始流行的,如《变形金刚》里美国怀疑中国入侵,《24小时》识骨寻踪中讲中国出国新娘等。因而,这一时期的美国影视大多都有华人形象的存在,而且正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电视剧《绝望主妇》第一季就有华裔形象姚林,第二季从中国偷渡到美国的小梅。这两个华人形象在剧中同为主人公加布丽尔的仆人。

姚林看上去比较狡诈,为了蝇头小利时常替红杏出墙的加布丽尔打掩护,欺骗自己的感情,甚至于在主人有难的时候还去计较自己的工钱,显得城府尖刻。小梅是一个廉价的奴仆,从她呆滞的眼神可以看出,她是一名愚昧、无知的中国少女。无独有偶,姚林与小梅都显示出了对钱财的贪婪甚至为了钱财为了物欲可以出卖自己的灵魂。

导演安排这两个形象的初衷是为了美国少数族裔演员能够上镜,但是这样的形象是让人难以接受的,特别是小梅做了代孕妈妈后一副小人得势的样子,让人难以接受。导演给少数华裔演员安排这样的角色,一方面受“东方主义”的影响,美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偏见成见的。

像这种为白人服务的黄种人形象还有很多,《环游地球八十天》(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弗兰克•克拉斯执导,2004年)里的路路通(成龙饰),《燕尾服》(The Tuxedo,凯文•多诺万执导,2002年)里的司机吉米•唐(成龙饰)等等。

1.3.3英雄形象

七十年代,好莱坞拍摄的由李小龙主演的中国功夫片开始风靡美国。八十年代便进军好莱坞的成龙延续了李小龙的功夫传奇。九十年代又有李连杰这样的武术大师出现在好莱坞的银幕中。由中国演员李连杰领衔主演的一系列功夫动作片反响强烈,他塑造的中国男子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电影《龙之吻》(Kiss Of The Dragon,克里斯•那恩执导,2001年)便是这样的一部电影。

影片《龙之吻》讲述了一个中国籍警察刘坚(李连杰饰)受命前往巴黎帮助警察局侦破当地毒品走私集团,却被巴黎警察头子理查德陷害,理查德实际上是贩毒集团的成员,后刘坚历经艰险终于歼灭了贩毒集团的故事。

片中由李连杰饰演的刘坚虽然身材矮小(相对于西方人而言),但其气质、外貌无不体现出一种东方人独有的形象特征,与其他西方角色高大威猛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刘坚作为一个英雄形象的存在,他既不贪图女色,也不贪恋金钱,上级的命令固然重要,但最为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正义的心。有一颗正义的心,会思考的头脑,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现代英雄。但是,本片在有意无意间淡化了对刘坚情感方面的刻画,也许是为了刻意突出中国功夫的出神入化吧。

《龙之吻》无疑是中国功夫的赞歌、中国人执着顽强精神的彰显,但我们看到的刘坚却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冷漠的英雄,也许这正好满足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人:中国人是没有情欲的。

进入到21世纪,中国显然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大国了,特别是中国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各方面的崛起,令美国人开始刮目相看。2008年的《功夫熊猫》则证明了这点,电影中的故事以中国为背景,由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道具均充满中国元素。美术总监Raymond Zibach为此花了8年时间,钻研中国文化、艺术、建筑、山水风光,务求做好动画中每个细节,忠实反映中国特色。

《2012》中中国元素的运用,固然离不开商业利益的考虑,但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在中国的国力上升后,在奥运会成功举办、举国救援泣川地震等事件发生后,中国国家形象在美国电影中发生了一定转变。片中男主角历经劫难获得了逃生地图,展开地图时映入眼帘的竟是“CHINA",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所在地中国成了人类最后的救赎地;拯救人类的数艘巨型诺亚方舟是中国人建造的;男主角携带全家逃难到西藏,在走投无路时被三名中国人好心搭救;为保留最后的物种,解放军的直升飞机把长颈鹿等动物运送到方舟上;解放军拿着喇叭用标准的汉语对百姓说:“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大家重建家园”…… ((2012》则是一个突破。在这部电影中,中国人的形象不再落后呆板,而是充满智慧和能力[6]。

可以肯定的是东方主义作为一种观念将始终存在于西方人的大脑,美国影视作品中仍然不可避免地出现丑化中国人形象的个案,值得欣慰的是,丑化中国人形象的作品不再批量生产。这些变化与中国加强了与外界的沟通、中国实力日益增大、美国注重中国市场等因素紧密相关。这也要求中国的电影工作者拍摄出富有代表性的中国人形象的影片以引导其他国家观众客观真实地认识中国及中国人形象。同时,中国的电影工作者也可以适当加入他国元素,吸引其他国家的观众关注中国影片。

注释:

[1]亚瑟•亨•史密斯.中国人的德行[M].北京:京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页.

[2] [3] 张英进.美国电影中华人形象的演变[M].二十一世纪. 2004年6月.第86页.第91页.

[4]姜智芹.美国大众文化中华裔男性的身份建构:以付满楚和查理•陈为典型个案.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第134页.

[5]参见赛珍珠研究http://www.pearlsbcn.org/c/list.asp?articleid=224.

[6]张妮.从《2012》看中国形象在西方媒体人眼中的变化[J].新闻战线,2010,01:73.


 

上一篇: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华人形象分析

下一篇: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华人形象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