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浅谈古文今译中的增字释义
 
更新日期:2024-11-03   来源:   浏览次数:44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摘要:在古文今译的过程中,增字释义是常见的一种方法。从合理性和准确性来看,有的增字释义做到了增字足意,有利于正确理解文意,达到古文今译的标准

 
摘要:在古文今译的过程中,增字释义是常见的一种方法。从合理性和准确性来看,有的增字释义做到了“增字足意”,有利于正确理解文意,达到古文今译的标准,有的却是“增字强释”,对古文产生了误读,传达了错误的信息。分类阐析增字释义,探讨其利弊,对我们的古文教学和研究大有裨益。
关键词:古代汉语;翻译;增字释义

引言
近代学者严复曾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把 “信、达、雅”作为翻译的标准。此标准虽是针对外文翻译提出,但是对古文翻译同样具有指导作用。“信”作为首要标准,是指“忠实于原文,准确传达原文旨意”[1],但是由于古文言简意赅,省略和隐含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古文今译要做到“信”,就必须运用“增字释义”的方法。所谓增字释义,就是在古文今译时,把“句中无其词、句外有其意的隐含内容或省略的句子成分补足译出”[2],即在译文中增加一些必要的字词或语句以使语意完整、通顺。增字释义的方法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因此在高校的古代汉语课程以及中学的语文教学中深受师生青睐。语言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时代往往带有不同的特点;语言的内部规律和外部的社会条件均会引起语言的发展变化。这种历时发展规律投射到古代语言中,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纷繁的古代汉语表达。因此,增字释义的情况也是多种多样,需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增字。增字释义大致可分两类:增加句法成分和增加目标性语句。
一 、增加句法成分
古人为了避免重复,在不影响表达的前提下,行文中常会省略一些句法成分,因而在古文翻译中,我们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将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
例(1)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
按原文直译:先生不羞耻,还有意替我到薛地收债吗?
以上直译逻辑不通,语意跳跃,令人费解。原文中的“先生不羞”,甚至有可能被译为“先生不知羞耻”,这样不仅偏离了文意,而且闹了笑话。其实这里的“羞”是意动用法,意为“以……为羞耻”,“我的无礼”是其中的宾语,但是被省略了。因此,例(1)的翻译应增加宾语,可译为:先生不因为(我的无礼)感到羞耻,还有意替我到薛地收债吗?
例(2) 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鲁之臣,不果纳。(《鲁仲连义不帝秦》)
按原文直译:邹国和鲁国的臣子,生前不能侍奉供养,死后,无力备办饭含之礼,但当齐湣王想要邹、鲁两国的臣子对他行天子之礼时,却没有被接纳。
作者:汪 菁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浅谈古文今译中的增字释义

下一篇: 浅谈古文今译中的增字释义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