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论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逻辑进路及其启示
 
更新日期:2023-10-07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浏览次数:43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论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逻辑进路及其启示摘要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

 

论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逻辑进路及其启示


摘  要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和严密的逻辑结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和独创性贡献。深刻认识和研究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对于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逻辑进路;启示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原理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创独性的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取得新的伟大胜利。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完整的思想体系和严密的逻辑结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和理论贡献。

一、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形成的文本依据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源头,完全可以追溯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原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一系列的著作之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组织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概言之,上述著作中的统一战线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加强自身的团结和统一。马克思提出:“每个国家工人运动的成功只能靠团结和联合的力量来保证。”[①]马克思认为:“以住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之所以没有收到效果,是由于每个国家里各个不同按劳动部门的工人彼此间不够团结,由于各国工人阶级彼此间缺乏亲密的联合。”[②]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向工人阶级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③]的伟大号召。对共产党的自身团结及与其他工人政党和各国民主政党之间的关系作了原则性的阐述,号召各国共产党要“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运动”,要“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④]。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提出了有关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认为一切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家中,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者,共产党人首先要争取农民的支持,如果没有农民的“合唱”,无产阶级就会变成“孤鸿哀鸣”。[⑤]由于历史条件和斗争背景,马克思恩格斯对统一战线只是作了原则性论述。马克思主义认为,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自身团结和同盟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第二是提出了无产阶级在革命进程中经努力同其他可以参加革命的阶级、政党和社会力量结成同盟。马克思在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时指出,在革命还没有使农民和小资产者“承认无产阶级是自己的先锋队而靠拢它以前,法国的工人们是不能前进一步,不能丝毫触动资产阶级制度。”[⑥]在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中,无产阶级还必须联合资产阶级。“只要资产阶级采取革命行动,共产党就和它一起去反对专制君主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市民的反动性。”[⑦]第三是无产阶级政党在联合其他阶级的政党时,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无产阶级政党在同其他阶级的政党联合行动时,“必须以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不致因此发生问题为前提”。[⑧]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旧制度的革命,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end##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统一战线思想,他从战略角度提出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概念、无产阶级要尽最大努力联合同盟军、建立工人阶级统一战线、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赎买的理论政策和全世界无产者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等具有时代特征的思想。在列宁看来,统一战线是一种重要的“策略”。他使用“统一战线”这一概念时,往往与“策略”联系在一起。列宁时代的统一战线思想,是统一战线的构建时期。

二、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内涵特征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完全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内涵特征。毛泽东提出了“统一战线是一门专门科学”的命题。“我们要学会这一门科学。”[⑨]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统一战线的思想,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固然仍然熔铸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统一战线思想的所有精华,已完全消除了前人留下的空白地带和弥补了缺憾,凸显鲜明的民族特色,彰显新鲜活泼、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充满着“中国特征”,中国化色彩。显然,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的成熟。[⑩]

毛泽东科学阐明了统一战线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他提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强调正确地理解“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在中国革命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重要法宝。如果我们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11]毛泽东回答了统一战线与党的建设、武装斗争三者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学说的创新及重要发展。党的统一战线成败的重要性问题是否正确处理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党的失败和胜利,后退和前进,缩小和扩大,发展和巩固,都不能不联系于党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和党同武装斗争的关系。”[12]对中间阶级的透彻分析以及对他们采取的统一战线策略又是对马列主义统一战线思想的一个新的发展。阐述了统一战线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策略问题。

重视民族工作,加强民族团结,解决民族问题。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能否解决好民族问题,关系到一个多民族国家独立、繁荣、富强、统一的重大问题。毛泽东指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13]他多次强调要反对大汉族主义,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帮助少数民族建立健全法制,发展、繁荣民族地方经济,加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等,加强各民族的团结。毛泽东同志的这些思想,成功地解决了我国长期遗留下来的民族问题。

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巩固统一战线。所谓原则性是指坚持党的纲领、路线和奋斗目标不动摇,尤其是不能拿原则作交易。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放弃了原则,统一战线就失去了意义。灵活性是指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实现纲领、路线和奋斗目标的方式方法可以灵活多样。两者的实施要以原则性为主体,灵活性从属于原则性。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的和必须的灵活性。”[14]坚持灵活性是为了从根本上和战略上更好地坚持原则性。否则,所谓的灵活性就是一种消极让步甚至是投降。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让步、退守、防御或停顿,不论是向同盟者或向敌人,都是当作整个革命政策的一部分看的,是联系于总的革命路线而当作不可缺少的一环看的,是当作曲线运动的一个片段看的。”[15]只有坚持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统一战线才能坚持和巩固。

坚持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发展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实行坚强的领导是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必须牢牢把握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这是毛泽东爱国统一战线思想的一个闪光点,也是毛泽东爱国统一战线思想的价值诉求、历史逻辑。毛泽东关于坚持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的原则主要有必须依靠党的正确路线和政策、依靠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并在政治上提高同盟者。毛泽东认为领导权问题是革命统一战线的最根本性问题,是“使无产阶级跟随资产阶级呢,还是使资产阶级跟随无产阶级?”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沉痛的深刻教训: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陈独秀的“一切联合,否认斗争”,放弃了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关键原因在于王明的“一切斗争,否认联合”的错误路线。毛泽东反对“一切斗争”或“一切联合”的错误路线。毛泽东深刻指出:“我党必须坚持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而要坚持这种领导权,其政策必须是又联合又斗争,其原则是党要制定正确的纲领和路线。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通过统一战线而最大限度地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新时期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正如江泽民所说“在新世纪里,只有坚持发展党领导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更有成功的把握。”[16]而这个统一战线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这样才能保证新时期爱国主义统一战线的性质和方向,才能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主义统一战线。

三、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意义、启示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发展和独创性贡献。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从战略的高度阐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极端重要性,解决了中国无产阶级同盟军问题,确立了必须坚持共产党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根本原则,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格局,树立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性有机结合的光辉典范。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宝库。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的发展史上,统一战线思想的功能和价值发挥较好的时期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之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历史时期及之后的新世纪新阶段。[17]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把思想家、理论家的使命感、远大的政治目标、燃烧般的激情和钢铁般的意志糅合在一起,从而使这一思想如磁石般的吸引着最大范围的中国人和外国人,特别是延安时期,国统区热血青年、仁人志士、社会贤,像潮水般涌向延安。[18]加拿大、美国、印度等许多国家的外国友人奔向延安,和毛泽东一起,投身到艰苦卓绝而又充满希望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经验之丰富、理论之完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没有先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都离不开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毛泽东把统一战线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战略,这又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贡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宝库,为邓小平社会主义统一战线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是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在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指导下,党调动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19]在民主革命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先后建立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又建立了反对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推翻了蒋介石在大陆的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党仍然坚持巩固统一战线,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并且顺利地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党中央和毛泽东强调在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胜利。这些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实践充分证明,毛泽东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战略策略思想是我们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并对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必须掌握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这是由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历史条件决定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日益发展的新时期,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国内经济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统战工作中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亘古未有的伟大工程,需要由全体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所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来共同完成。这样一个庞大的统一战线,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个领导核心,只能是中国共产党。

On the logic way of Mao Zedong's united front thought and Its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


Abstract  Mao Zedong Thought of united front is the product of Marx Lenin and the Chinese actual unifies,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system has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complete and strict logic structure,is on Marx's major development and creative contribution. Deep understanding and study of Mao Zedong Thought on the United Front, for us in the new situ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hina dream" has importan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Keyword  Mao Zedong; united front thought; characteristics; enlightenment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7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9页。

[③]《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85页。

[⑤]朱松山、盖世金:《源和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88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6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6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6页。

[⑨]《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15页。

[⑩] 顾行超:《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页。

[11]《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15页。

[1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5页。

[13] 朱强、李元明:《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研究》,《四川统一战线》,2002年10月,第29页。

[14]《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6页。

[15]《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8页

[16]人民日报[N].2001-12-04.

[17]顾行超:《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页。

[18]顾行超:《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页。

[19]朱松山、盖世金:《源和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90页。

 

上一篇: 论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逻辑进路及其启示

下一篇: 论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逻辑进路及其启示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