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民族文化资源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渗透
 
更新日期:2024-11-17   来源:   浏览次数:32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摘要: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快速的经济发展不相匹配。在学校教育体系中,人文精神的缺失、民族文化的忽略状态,使得美术教育远离他本来

 
摘要: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快速的经济发展不相匹配。在学校教育体系中,人文精神的缺失、民族文化的忽略状态,使得美术教育远离他本来的目标。因此发展和完善高校美术教育,必须重视本土民族文化资源等人文影响。而此过程最好是一种润化渗透,而非大张旗鼓地进行体系化的引入。 
关键词:本土民族文化;美术教育;渗透

文化是一种认知系统,民族文化应该包含一个地域范围内,与各族人民生活相关的文化类的一切方面的综合,贯穿其中的即是在人的出生、成长、婚姻、离世等各阶段内相应的处理方式与情感态度,包括了人的食、衣、住、行等方面衍伸出的各种综合性因素。民族文化的这种综合性特点,与美术教育本来的初衷有着类似之处。蔡元培先生提出美的教育不同于知识的计较,而在于感情的陶冶和养成;陶行知先生提出对人的知情意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可见,美术教育是人文精神教育很重要的一方面。人文精神指的是人的意识对主体自身的最终精神追求。它具体表现为对真、善、美和自由的追求精神,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人类处境的无限关怀,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文化现象的珍视,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新的美术课程改革中明确界定了美术课程的性质,即人文性质。这就是说,美术教育责无旁贷地担负着培养主体人文精神的重任。人文精神很重要的一方面便是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才能够尊重和保护,而目前民族文化在社会上也至多只起点缀作用,或为经济服务,远远达不到关怀与珍视的目标。
我们的美术教育似乎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远,现状令人堪忧。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从基础教育到专业美院都如出一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在美术教学中存在着较严重的重技术轻文化的现象,即片面地重视美术绘画技能的培训,而忽视对学生民族文化的理论修养和整体素质的提升。人文精神的缺失,深厚的本土民族文化资源长期被忽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最多仅仅停留在片面的单体表现形式,如雕刻、剪纸、刺绣、服饰等等,或片段地摘取几个所谓民族元素的纹样、图案而已。而不能真正理解本土民族文化中与人的生活相关的各方面因素,如地理条件、民族形成的历史与环境、人的生活状态等等。
作者:王晓珍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民族文化资源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渗透

下一篇: 民族文化资源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渗透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