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医药卫生 » 正文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更新日期:2018-11-13   来源: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浏览次数:26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摘要:目前抑郁症以药物治疗为主,而一线抗抑郁药物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的缓解率仅60-70%左右。研究表明,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影响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

 
摘要:目前抑郁症以药物治疗为主,而一线抗抑郁药物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的缓解率仅60-70%左右。研究表明,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影响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的疗效进行了相关基因组学研究,发现一些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影响疗效。本文从疗效方面对几种常用的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舍曲林等及其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疗效、药物基因组学
DOI:
中国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Depression is mainly drug treatment, while the remission rate of the first-line antidepressant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is only about 60-70%. Many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gene polymorphisms might be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influencing inter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drug reactions;rencent pharmacogenomics researchs suggested that some related genes may effact the efficacy of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in the world. Here we brief reviewed the pharmacogenomic research progress of several common used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such as fluoxetine and sertraline from the aspect of clinical efficacy.
Key words: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Efficacy, Pharmacogenomics

抑郁症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精神和生理上均有所表现的一种心境障碍或情感性疾病,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紊乱 主要症状为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思维迟钝等,严重者可导致自杀观念和行为,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其治疗的生物学基础尚不清楚,其诊断及治疗效果仍是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1]。目前抗抑郁症的一线治疗用药为一类新型抗抑郁药物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该类药物20世纪80年代开发并用于临床,是特异性的5-HT再摄取抑制剂,通过抑制5-羟色胺转运体(5-HTT)(其编码基因为SLC6A4),选择性抑制5-HT的再摄取,使突触间隙5-HT的水平升高,从而达到抗抑郁症的作用(SSRIs的作用通路见图1)。SSRIs不仅对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摄
取影响甚微,且对α或β肾上腺素受体、多巴胺D2 或组胺H1受体均无拮抗作用。虽然SSRIs类药物抗抑郁作用明确,但患者对各药物的反应差异显著,约有30-40%的患者对药物没有反应[2]。目前对抑郁症的临床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重点是,找出可以预测阳性或阴性反应的遗传标记。众多研究表明,基因多态性是导致个体疗效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药物代谢酶、转运蛋白、受体和其他药物作用靶点的基因多态性是主要原因;另外,抗抑郁药的疗效还有可能被免疫系统以及神经营养因子等相关基因影响,因此也成为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热点[3]。目前抑郁症的治疗缺乏基于生物学的指南,药物基因组学的相关研究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潜力,进一步扩大研究筛选更多的相关候选基因,以期根据遗传图谱指导抑郁症的个体化治疗。本文将从疗效方面,对常用的SSRIs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依他普伦和西酞普兰的基因组学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周珊,王雪丁,黄民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下一篇: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