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一道诗歌鉴赏题的思考
 
更新日期:2018-11-13   来源: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浏览次数:28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要解读诗歌,初读时首先要读顺诗歌。读顺,最基本的问题是解决显而易见的字音障碍。不熟悉的字音,即使不会对诗歌理解造成实质性影响,也会影响基础不

 
要解读诗歌,初读时首先要读顺诗歌。“读顺”,最基本的问题是解决显而易见的字音障碍。不熟悉的字音,即使不会对诗歌理解造成实质性影响,也会影响基础不很牢固的学生的解题情绪,打断本就不太顺畅的解题思路。其次,掌握基本词义,为“读顺”诗歌,了解内容大意铺平道路。《孤鹤思太清》中“一为栖苑客”似乎难以理解,但部分学生借助“一”是副词“一旦”,“为”做动词“成为”,“栖”是“栖息”,“苑”是苑囿,“客”是“客人”的意思,基本了解此句意思是孤鹤栖身在苑地里做“客人”,因而才直接导致后文的“空有叫群声”。但在“九皋无枉路”中,“枉”又是何意,成为无法“读顺”诗歌的拦路虎。虽然古文中,“枉”有弯曲的意思,但因使用频率不高,学生根本想不起来在哪里接触过这个词意,自然就很难解读,想当然的理解成现代汉语最常见的解释“冤枉的”。这种解释从根本上来说不准确,没有结合诗意,但也并不完全违背诗歌原意。这种简单原始的方法对“读顺” 诗歌有很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奠定良性基础。
“读顺”之后,就要粗读。粗读需要建立诗歌整体感,有大局意识,做到“目有全牛”。基本达到能概括诗歌的中心内容,感触诗歌的思想感情。否则,很容易走入断章取义、不知所云的境地,所以,这一步具有关键性作用。概括中心内容,需了解诗句大意。古典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的语言高度精炼,富于暗示。日常生活中,普通百姓用语通俗晓畅,即使职业文人创作的作品,语言之精炼也不能和诗歌相比。谢冕在《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一文中说;“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欣赏活动可以认为是对于诗人想象活动的再经历和再体验。” [2]再经历和再体验的方法就是“泡、找、进、猜、补”,也就是把高度精炼的诗歌语言较为准确的翻译成现代汉语。运用这些方法根据诗歌第一联 “孤鹤”之“孤”,第二联的“空”字,既可初步“猜”出此诗感伤的基调。下一步,结合诗歌具体的语句为粗读的第一印象找到事实根据。
精读,既鉴赏诗歌,理解作品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以及体现这种感情的表现手法。作为文学作品,其分析鉴赏需要调动许多出现和不出现在卷面上的知识点,这与平时积累的文学素养息息相关。
首先可以旁证借助。如孤鹤“空有叫群声”,可结合杜甫《孤雁》的“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理解“空”的表层意义,是实写景物孤鹤的孤独。再结合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理解“空”实际是作者融情于景,以孤鹤为载体,表达自己孤独、悲伤的感情。借助已经学过的知识,解析“空”的妙处就是轻而易举的事。
其次,以已知信息推测不理解的信息。诗歌难度稍微增大,就必须学会使用推测法,这个步骤类似于理科的解题过程。《孤鹤思太清》中,“枉”字在古汉语中有“弯曲”之意,但此解释没有作为注释出现在卷面上,而且学生也不熟悉此意项,就只有借助推测法才能赏析。不妨根据“从遣⑤碧云生”来借解。注释“⑤从:任凭。遣:让。”那么最后一句可以直接解释成“任让白云丛生”,有着一种无奈的心态。而“九皋无枉路”中“枉路”似“碧云”,喻指外在的不合理想实现的阻碍。“无”字面意思解释为“没有”,与 “从遣”词性相同,都做副词,却思路一致:既然“白云丛生”也“任让”,那么据此可以推测孤鹤对“九皋”也不会产生畏难的情绪,所以“无枉路”。体现出与“从遣⑤碧云生”一脉相承的感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摆脱束缚,充分施展自己抱负的情怀,以及在现实中无法实现这种理想的悲哀 。
再次,适当忽略某一知识点,删繁就简,详略主次分清,可以排除非必要因素直奔主题。当然,忽略的部分只能是不对诗歌理解造成根本性障碍的知识。此诗中,卷面没有注释 “九”的含义,课外资料标明“九”当引自《诗经》“鹤鸣于九,声闻于野。”(这里的鹤指民间未仕的贤人。)如果知道 “九”的意思,当然可以明确的判断诗歌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设题者却不做注解,有意增加试题难度,考查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和平时语文知识的积累。即便如此,这对学生赏析该诗也没有造成实质性影响,学生依据平时的积累,借助虞世南的《在狱咏蝉》、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等咏物诗的特征和解读方法,也能明确诗歌是以鹤自喻。故而完全可以一“眼”带过,不必苛求学生知道,人为设置心理障碍。但在讲解试卷时,可作为知识点补充备用,积累学生文学素养,使之成为以后赏析诗歌时那些没有出现在卷面上的隐形知识点,从而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一道诗歌鉴赏题的思考

下一篇: 一道诗歌鉴赏题的思考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