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世界技能大赛原型制作项目的发展、技能要求和选手培养要求,揭示了技能人才培养要适应企业发展需求、要向复合型人才发展、要注重质量意识。同时也提出技能人才培养要与世赛选拔相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产,促进世赛成果转化落地。
关键词:原型制作 世赛选手 技能人才
[1]世界技能大赛(下称“世赛”)被誉为“技能界的奥林匹克”,其竞技水平代表了世界职业技能领域的最高水平。中国于2010年10月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组织,2011年开始参加伦敦举办的第41届世赛。2017年10月中国第四次参加世赛,共有52名选手参加47个项目的竞技。在第44届世赛中,原型制作项目黄枫杰获得了金牌,并实现了新项目第一次参赛即获金牌的辉煌成绩。从培养原型制作项目选手成长及夺冠的经历中,对技能人才培养有几点启示。
一、技能人才培养要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一)从原型制作项目的发展史解读企业需求
原型制作项目是世赛的传统项目,1956年开始设立该项目,从1957年至2007年,项目名称是“Pattern Making(模型制作)”(在中国称“木模”),与铸造行业对接,做砂箱铸造的模芯。由于铸造行业的发展、铸造工艺的改进以及从业人员的减少,该项目在2005年和2009年因参赛国家和地区数量不足而停办,且被世赛组织取消该项目继续办赛资格。为了适应行业发展,2011年第41届世赛新增设项目为“Creative Modelling(创意建模)”,与工业设计领域中的“首板(或手板)”行业对接;2013年,第42届项目名称又调整为如今的“Prototype Modelling(原型制作)”;2019年,第45届世赛项目名称将改为“Prototype Production(原型生产)”。
(二)从原型制作项目技能要求的变化来看企业需求
原型制作项目专家由正、副首席、4位特殊职责专家和若干专家组成。每届世赛原型制作项目在赛前均会召开各国专家研讨会,根据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情况讨论下一届的该项目技术说明的变化,是否要在下一届中增加新技术、新技能。原型制作项目专家80%均来自企业,其中,有一位专家是可持续性专家,专门研究此项目前沿发展技术。1957年至2009年,该项目为“模型制作”,主要技能就是手工,主要设备有木工车床、木工铣床、砂光机、锯床、手工,主要材料是木材、胶合板,技能工种偏向于木工类;2011年至2015年,该项目为“原型制作”,转变为工业设计行业中的“首板(或手板)”,包含5个技能工种,主要设备有计算机、普通车床、普通铣床、砂光机、锯床、手工等,已偏向于制造类,主要材料变成了代木、中密度纤维板、亚克力玻璃;2017年,该项目的技能要求包含7个工种,主要设备增加了数控铣、3D打印,材料中增加了光敏树脂。
由此可以看出,世赛的竞赛项目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社会各行业的发展,淘汰和新增竞赛项目,新增项目代表着国际上先进的行业、产业。另一方面,各项目的技术技能也随着行业的发展在不断更新的,无论是从技能要求,还是材料都在变化、更新和提高。因此,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应该紧随市场而变化,以适应企业需求为目的,加快课程改革和师资培养的力度,不断更新技术和理念。
作者:赵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