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农资零售商作为连接批发商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其大都以分散的个体工商户的形式存在,其作用极易被忽视。一方面,传统的农资零售商仅仅扮演农资的销售角色,在价格方面相对批发商而言处于被动的接受者地位,在销售方面按照经销商给定的价格区间销售,利润空间较小。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政策的提出,电子商务得到了迅猛发展,对实体经济带来很大的冲击,尽管农户由于物流、观念等因素对农资电商有一定的抵制,但互联网浪潮仍旧是大势所在。因此,农资零售商在未来如何应对批发商不同程度的价格垄断和农户农资消费的转移这两大不利因素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国农资产品销售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90年代之前的“供销合作社时代”、2000年前的“广告宣传时代”以及新世纪的“销售模式时代”三个历史阶段,为更好地对农资零售商经营模式的发展变化进行对比,突出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变革,本文将21世纪初期至2013年4月国家发改办公布《关于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之前的市场界定为“传统农资销售市场”,其后的界定为“转型时期的农资销售市场”。以往的研究大多将出发点放在农户角度,如张蒙萌等(2014)、张改清(2009)等,以及批发商和供应链的角度,如于宏等(2016),李万军等(2014)、任登魁(2005),此外近年来对农资电子商务的研究逐渐增多,如司俊磊(2015)、徐玲玲等(2015)、任保才等(2013)。但是对农村农资零售商这一群体却鲜有关注,其中张申鹏(2016)基于202份调查问卷实证分析了农资零售商参与网上经营的意愿和影响因素;张蒙萌等(2014)对农户“被动信任”农资零售商的研究从侧面反映出了农资零售商对农户的重要影响。为更好的在新形势下研究农资零售商群体的发展模式,本文将“互联网”因素作为影响农资销售市场的一个外部冲击,旨在探讨在此外部冲击下,农资零售商在采购、定价、销售三个方面做出的反应,并归结出农资零售商在互联网浪潮中转型的较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