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汉双语授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要考虑所在的地区特点、民族特色、时代特征,要反映出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体现出蒙汉双语授课教师的教学规律和评价规律[4]。
1.科学性原则
蒙汉双语授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必须符合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政策指引的方向,评价指标既要相对独立,又要比较完整,具备评价科学性和结果的可靠。
2.多元性规则
教学质量评价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因素,要有一级指标,然后再分级设立下线指标,具备多个类型、不同的层次、不同指标等要素。对各条指标进行严格筛选和准确定位,做到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3.客观性原则
在建立开展蒙汉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要明确学科间差异,课程性质的差异,授课语言的差异,客观地评价蒙汉双语教学过程。既要全面考察教师的教学过程,又要听取学生的反映,最后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
4.可行性原则
蒙汉双语教学质量的评价,要紧密联系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既客观又可行;既能真实的反映出蒙汉双语教师的教学质量,又要便于操作,简单易行。
5.方向性原则
民族地区开展教学质量的评价要把握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不得阻碍民族地区高等民族教育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代表特定时期民族教育发展的先进方向,能够促进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和不断提高。
6.发展性原则
进行蒙汉双语教育质量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展蒙汉双语教育质量评价要考虑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通过评价肯定教师的优点,指出存在的不足,发现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