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新形势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更新日期:2024-12-12   来源:   浏览次数:33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2.1优化教学安排正如前面所提到给排水专业英语课程学时为24学时,在这种课程设置模式下,不可能达到使学生具备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目标。所以尝试

 
 2.1 优化教学安排
正如前面所提到给排水专业英语课程学时为24学时,在这种课程设置模式下,不可能达到使学生具备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目标。所以尝试将学时调整为32学时,这样为加入专题教学提供了课时保障。另外,鉴于专业英语科目的特殊性,也就对给排水专业英语课程授课教师的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具备给排水专业教育背景,还应具备过硬的专业英语水平。要能系统地阅读、翻译专业英语文章,同时具备英语科技论文写作的理论知识,可理论结合实际将科技论文的特点、语句结构、写作方法等合理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另外,授课教师还应有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给学生提供英语交流的氛围和条件。如受师资条件限制无法安排这样综合能力强的授课教师,也可集不同教师之所长安排两位或多位教师,比如可安排具备给排水教育背景、英文论文阅读写作能力强的相对的教师承担课文讲解和科技论文写作专题教学,安排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强的教师承担PPT展示及讨论专题的教学。另外,为了提高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应多安排教师走出去参加教学研讨和学术交流,汲取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和悟性。
2.2 更新教学内容
专业英语课程的先修课程已经包括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所以该课程开课时学生已经具备完整的给排水专业知识体系。专业英语课程的重心应该放在专业知识的英文表达和科技论文的阅读、写作上,而不该放在系统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同时,不必按教材设置把系统专业知识全部精讲,选取几篇代表性强的文章进行精讲,其他可作为课下自学内容。对于精讲文章,让学生基于专业知识深刻理解并掌握科技英语写作特点和翻译技巧。
除了教材内容,授课教师可选取一本科技论文写作书籍,加入科技论文写作理论知识专题,比如科技论文结构、各部分写作要点等。以摘要的写作为例,首先了解Abstract 是论文的缩影,是论文的高度概括和浓缩,旨在使读者迅速了解全文梗概。其基本内容(Basic elements of an Abstract)包括Background, Topic, Approach, Conclusion and Significance。了解了摘要的性质和基本内容之后,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进行摘要的写作。论文摘要的写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先写摘要,在摘要的基础上写论文;另一种是后写摘要,依据全文概括归纳出摘要。先写摘要时可遵循“5A”原则,即针对以下五个问题给出Answer :本研究在该研究领域的学术背景如何?本研究的主题是什么?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是什么?得出什么样的结果和结论?本研究主要贡献是什么?后写摘要则可分五步来进行:第一步,从前言中归纳出研究背景、主题和目标;第二步,概括出研究所用技术方法;第三步,列出主要结论和研究意义,第四步,用简明扼要的科技语言起草摘要;第五步,润色,使其具有综合性、代表性和可读性。同时,教师可从国际专业权威期刊《Water Research》、《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选取难度适中的文章作为科技论文写作范例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既直观地掌握了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相关知识,又了解了专业前沿、动态和成果。
2.3 丰富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加入其他教学元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使学生能真正进行思考并主动学习。在教师将核心内容传授给学生后,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自主学习课堂活动。比如,将同学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布置一个科研热点话题,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的英文文献,阅读、归纳总结研究成果并制作成PPT上台展示。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效果,也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2,4]。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入讨论环节,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锻炼专业英语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探索新知的主动性,切实保证教学效果。这样,通过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应用把学生从文化知识的接受者变为文化知识的探究者,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学习[4]。另外,为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倦怠情绪,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是必要的。在课程教学不同阶段进行随堂测试,计入平时成绩。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形势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下一篇: 新形势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