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医药卫生 » 正文
浅谈李坤寅教授温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更新日期:2024-12-14   来源:   浏览次数:32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摘要】慢性盆腔炎作为现今妇科临床常见疾病,以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带下异常、月经不调等症状严重影响着女性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医中药以及

 
 【摘要】慢性盆腔炎作为现今妇科临床常见疾病,以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带下异常、月经不调等症状严重影响着女性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医中药以及中医特色外治法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突出,已得到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认可和推广。由于祖国医学中未“盆腔炎”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多归属于“癥瘕门、带下门、痛经门”等,故现代中医临床对此病论述较少,且在“西医炎症多从湿热、热毒”这样的观念下,多数中医临床工作者在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配合大量苦寒清热药,不仅容易导致患者抗生素耐药而且中医方面易伤正气及阳气,更容易导致病情迁延难愈。笔者跟随李坤因教授门诊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实践及观察中,提出对于一些运用抗生素、中药内服半年效果不佳的慢性盆腔炎患者,缠绵难愈,无明显单一湿热、热毒症状,可考虑使用温法治疗,温法除对慢性盆腔炎的标实之邪具有温通、温散、温行的作用外,对其病虚之本又有补益脾肾、固护正气的温补之功。此文通过介绍温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理论基础、病机概述(中医、西医)、具体治疗方法等为医者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不佳者提供另一种思路,而此处温法涉及甚广,下文详细论述。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名医经验,李坤寅教授,温法,中医

女性内生殖器(子宫、输卵管和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称为盆腔炎。本病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多见于已婚生育年龄之妇女。按其发病部位,有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盆腔腹膜炎等。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慢性盆腔炎多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演变所致;或无明显急性发作史,起病缓慢,病情反复所致。慢性期以腹痛包块、带下多、月经失调、痛经、不孕为临床表现,故又属于“癥瘕”、“痛经”、“带下”、“月经不调”、“不孕”等病症范畴【1】。在临床上,本病往往不是单纯地表现为一种症状,而是呈现几种门类的部分症状或兼各种不同门类的全身症状的综合症候群。以下笔者将从中医理论基础、病机概述、李坤寅教授治疗慢性盆腔炎中温法运用、讨论等方面阐述温法与苦寒药物相比在治疗慢性盆腔炎中的优势。
1 中医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中言“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这句话可以“阳气者,养神则精,养筋则柔”这样理解,说明阳气对于人的精神状态、筋脉灵活度的重要作用。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经久不愈,严重影响生活学习后出现疲倦、乏力等情况要注意顾护阳气。《金匮要略》中言张仲景认为“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遍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有异,予当辨记。勿谓不然。” 《心典》:此言妇人之病,其因约有三端,曰虚、曰冷、曰结气。盖血脉贵充悦,而地道喜温和,生气欲调达也。否则,血寒经绝,胞门闭而经络阻矣,而其变证,则在上在中在下之异……《论注》:此段叙妇人诸病之由,所以异于男子,全从经起,舍此则与男子等也。妇人之病至胞门数句,为一篇纲领,因虚积冷结气六字,尤为纲中之纲。谓人不虚,则邪不能乘之,因虚故感之。冷不化而积气,热则行,冷则凝,冷气凝滞,久则结,结者不散也……凡此胞中冲任血病,皆能病带,故谚曰:“十女九带”也。然带下病久,津液必伤,形必羸瘦,诊其脉虚,审必多寒,岂止病此三十六病,而千变万端矣。妇人杂病之月经不调、腹痛、腰痛、带下等上中下三焦病变仲景将其归为虚、积冷、结气,这就为今后我们临证用药遣方提供了思路,一为补虚,二为散寒,三为调气。
自温病学发展以来,不仅开拓了临床遣方用药新方法,且对湿热病、温热病的认识及治疗逐步扩大,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见黄带即言湿热,见赤带即言血热、湿毒,虽带下异常多为湿邪作祟,但慢性盆腔炎病程较长,病情复杂,不可仅凭带下色黄或赤,舌黄或腻即使用大量苦寒之品,不仅不利于气血流通、湿邪去除,更会耗损自身阳气,人体正气即阳气,久而久之,正气亏耗,病情反复难愈。
2 病机概述
2.1 中医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是以“湿、虚、瘀”为基本病机的本虚标实疾病,具体阐述如下:慢性盆腔炎患者多为育龄期女性,此期女性多为情志所累,或郁怒或抑郁,肝病乘脾,水液运化失常而成湿浊。正如《医宗金鉴》所言“白带者,乃湿胜而火衰,肝郁而气弱,则脾土受伤,湿土之气下限,是以脾精不守,而不能荣血以为经水,而反变成白滑之物”。因病情迁延日久,气机不畅或湿邪阻滞气血,会导致血流不畅即出现疼痛或月经不调。另外,慢性盆腔炎患者在经过长期清热解毒等苦寒中药治疗后也会导致血瘀。久病多虚多瘀,《女科综要》中言:“大抵急性者总在肝经……慢性者咎在脾经,常兼有痰湿积滞,滞于气分为多,其虚者,病入至深,必兼内损”《诸病源候论·带下月水不利侯》中言:“带下之病,由劳伤血气,损动冲脉、任脉。冲任之脉,起于胞内,为经脉之海,经血伤损,故血与秽液相兼而成带下。带下输泄则脏虚,而重被风冷乘之,入伤手太阳、少阴之经,则经水不利”。带下多且经久不愈,叔和云:“崩中日久为白带,漏下多时滑水枯,崩中血少无元阳,故白滑之物下流不止,血海枯干,不能滋养筋骨。”带下本属阴精,津津常润也,带下量多历时过久则损伤阴津、正气,慢性盆腔炎的带下量多、月经不调不应忽视虚的病机,痰湿、血瘀、气结为标实,而正气(阳气)本虚,因为有本虚病机故病情迁延难愈,反反复复,若忽视本虚病机一味苦寒清热、活血化瘀不仅未达病机甚至雪上加霜。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浅谈李坤寅教授温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下一篇: 浅谈李坤寅教授温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