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的内涵及特征
 
更新日期:2024-12-16   来源:   浏览次数:38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的内涵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思想是在不平等成为制约世界和平发展与阻碍各国互惠合作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的内涵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思想是在不平等成为制约世界和平发展与阻碍各国互惠合作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改革开放近40多年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许多不平等现象的现实基础上,并在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平等实践的经验教训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富含中国文化元素,是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平等思想的批判与吸收;它坚守理论阵地,是对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继承和发展;它与时俱进,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和发展。从基本内容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体现在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和结果平等这“四个平等”的有机统一;从基本类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思想主要包括国际平等、民族平等、城乡平等、区域平等、性别平等、人与自然平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思想体现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平等观,诠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它为消除国内不平等现象,解决国内主要矛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四个全面”,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有效和构建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和谐发展指明了解决途径,具有重大的时代和世界意义。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的特征
1、富有实践性
实践是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归宿。十八大以来,平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侧重于发挥思想层面的引领作用,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我国的文化自信,从而论证中国道路的正确性。而新时代下的社会主义平等观在发挥理论引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实践来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与世界和谐秩序的构建。十四条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平等观”在新时代的具体执行方案,它将“社会主义平等观”落实于坚持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一国两制”和国家统一和对外战略,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项制度的贯彻与实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能够实质上享有权利平等、人格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和分配平等,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平等拥有人生出彩的舞台,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真正成为维护公平正义的基础、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前提、实施依法治国的条件、促进社会民主的关键、构建和谐社会的依据与促进人类和平的原则。
2、更具普遍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补短板、强弱项以及推进精准扶贫来调节各项不平等,在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方面得到了人民的认可。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我们有责任推广中国治理模式和理念中的平等思想,让它不仅惠及中国人民也惠及世界人民。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进入世界的舞台参与全球治理与改革,发出自己的声音,贡献自己的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中国构建全球新秩序提出的中国方案,其核心理念就蕴含着社会主义平等理念——并不是西方文明论所强调的形式的平等与抽象的平等,而是实质的平等与真正的平等。习近平在2017年1月内瓦联合国总部演讲中就集中的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含的平等理念,他强调:“必须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美丽清洁的世界。”[4]32平等,作为中国理念、中国智慧逐步走向世界舞台,切实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新方案新设想的同时,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认可,既为世界人民带来了福音,也为中国走向世界提供了契机。
3、落实人民性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为民、利民、惠民的民生工作。新时代“社会主义平等观”的实践性与普遍性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于增进人民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人民过美好生活的愿望,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这也是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我国在总体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的问题,导致部分人民幸福感、获得感不高。我党适时地调整主要任务,加强公正正义社会的建设,一系列惠民举措就是加大对落实社会主义平等观的体现,以提升全体人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对针对贫富差距过大,进行精准扶贫,使更多的人稳定脱贫;针对因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教育资源不公平,加强中西部教育投资,防止贫困代际传递,实现平等就学机会;针对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平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依,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就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平等观”人民性的集中体现。在国际上建构蕴含中国式平等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世界人民的幸福发展谋福利,这是对“社会主义平等”的人民性更高层次的解读。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的内涵及特征

下一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的内涵及特征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