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工业技术 » 正文
简要介绍江苏东台200MW海上风电项目及其海上升压站结构设计优化概况
 
更新日期:2024-12-17   来源:电气应用   浏览次数:56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概况江苏东台200MW海上风电工程位于盐城东台市东部海域,中心离岸距离约36km,规划海域面积29.8km2,总装机容量200MW。建设1座220kV海上升压站,位于

 
 1 概况
江苏东台200MW海上风电工程位于盐城东台市东部海域,中心离岸距离约36km,规划海域面积29.8km2,总装机容量200MW。建设1座220kV海上升压站,位于风电场中间海域,以1回220kV海缆送至陆上集控中心。
在升压站结构设计优化方面,按照相关联设备就近布置,进行多次优化,平台结构重量由初步设计时的2600吨降低到2250吨;主变压器由单台容量200MW调整为2台容量120MW配置,明显减少全场停电时间和升压站设备停电几率,有效提高风电场运行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同时增加全运行周期内的经济效益。
2 升压站结构布置优化及施工工艺
2.1 总体布局优化
两台主变重量较大,采用主变居中布置,35kV、220kV分列主变两侧;为减少高压电缆在平台走线,采用接地变与35kV开关柜就近布置减少高压电缆走线,减轻上部平台重量;针对暖通设备功率消耗大,将暖通机房与400V相近布置;三层主要按照相关联设备就近布置的原则,方便后期运维检修方便,蓄电池、柴油发电机布置在继保室上方,吊机吊臂范围内,因柴油机需两侧通风,将柴油机房布置在平台三层东北角。
2.2导管架基础选型
导管架基础提供安全的靠船方式以及合理的电缆保护管支撑。东台项目海上升压站基础为斜桩基础,这是国内海上升压站基础首次采用斜桩型式。斜桩基础可以提供水平抗力,有利于靠船等水平冲击荷载以及波浪力等疲劳荷载作用下升压站的整体稳定性。斜桩导管架基础一般采用先放导管架后打桩的施工顺序,导管架放下后,进行调平标高,再进行打桩。主导管为打桩提供导向,可保证打桩时的高精度,且施工过程安全、可控,无需其他工装设备。由于斜桩在可提供水平抗力,在同样地质条件和位移要求下,保持桩径不变,采用斜桩时桩长比直桩短;或保持桩长不变,直桩所需桩径更大。因此,采用斜桩更节约钢材量。
2.3上部结构建造布置
上部组块陆地建造采用分片预制,整体吊装的方法,尽量加大地面预制深度,减少高空作业工作量,同时各层甲板片上的相关设备待甲板片吊装完成后进行就位安装。工艺管线、电气、仪表、舾装、通风、涂装等系统全部在陆地完成施工,并进行吹扫、试压和预试运,减少海上工作量。结构总装遵循“甲板片分层预制、从下往上,由里及外”原则。主结构甲板片地面预制完成,经涂装完成面漆后,将在滑车上进行陆地总装。这种安装方式下,各分片可以进行同步独立制作,大大缩短主结构制造时间,提高整体施工效率。
2.4上部平台主变压器安装方案
该升压站主变压器安装采用预留吊装孔整体吊装的安装工艺。海上升压站上部平台陆上建造工期紧、设备供货晚,按正常施工工艺不能满足工期要求,需先施工结构,后安装设备,经过反复论证,海上升压站上部平台主变压器安装采用预留吊装孔整体吊装的安装工艺,这在国内海上升压站主变安装尚属首次。
2.5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布置
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移至陆上集控中心布置,不仅降低海上升压站上部平台内设备重量,而且有利于设备的后期运行维护;海上升压站上部平台结构在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缩减结构尺寸。
2.6上部组块装船方案优化
海上升压站上部组块有两种装船方案,一种是采用大型浮吊直接吊装就位于运输驳船,另一种是采用轨道滑移方式装船。考虑江苏东台海上升压站上部组块总重2250t,采用大型浮吊船成本过高,且大型浮吊船可使用数量较少,等待调度安排可能会影响到项目整体工期;同时,胜利油建龙口建造基地有完备的滑移设备,并在滑移装船方面已具备丰富经验,因此,选用轨道滑移方式装船。同时这也是我国海上风电项目上部组块装船首次采用滑移装船方案,意义重大。
升压站上部组块称重完成后,根据实际重量和重心位置,以及码头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船舶,就位后进行整体滑移装船。上部组块运输使用驳船“德浮 15001”。驳船到港后艉靠到胜利油建龙口海工建造基地码头。通过卷扬机牵引上部组块滑移至运输驳船上。当上部组块滑移到驳船上后,将上部组块牢固的绑扎固定到驳船上,绑扎采用焊接方式进行,绑扎强度应满足出航工况。“德滨”配合“德浮 15001”将升压站上部组块运输至施工海域。驳船出港采用两艘全回转拖轮来辅助出港。驳船出港到达龙口锚地后,换由主拖轮连接主拖缆进行拖航作业。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简要介绍江苏东台200MW海上风电项目及其海上升压站结构设计优化概况

下一篇: 简要介绍江苏东台200MW海上风电项目及其海上升压站结构设计优化概况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