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农业科学 » 正文
当代社会背景下生态农场建设与发展
 
更新日期:2024-12-19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浏览次数:70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0引言近年来,在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的引领下[1],我国家庭农场有了一定发展。截至2016年底,在县

 
 0 引言
近年来,在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的引领下[1],我国家庭农场有了一定发展。截至2016年底,在县级以上农业部门纳入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达到44.5万户,比2013年的13.9万户增长了2倍多[2]。然而,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场,或将现有家庭农场建设成为生态农场或家庭生态农场,是新形势下我国农业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之举,势在必行。本文拟在对生态农场的提出、特征及国外生态农场发展进行简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中国生态农场的建设与实践,以及当前加快中国生态农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中国生态农场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1 生态农场的提出
2018年2月8日,作者利用《中国知网》(http://nvsm.cnki.net/kns/),以“生态农场”为篇名,查得国内现有研究“生态农场”文献共有124条(篇),其中,最早一篇文献是“保护环境发展农业的新模式——生态农场”(作者:吴子锦)[3],发表于《环境保护》1982年第11期(发表时间是1982年11月27日)。由此可以认为,国内最早提出“生态农场”一词是在1982年。
之所以国内学术界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生态农场”一词,主要是因为当时农业生产面临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开荒造田、乱砍滥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地力下降、环境污染等,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希望通过发展“生态农场”来消除或缓解农业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
2 生态农场的特征
究竟什么是生态农场?生态农场有何特征?这是首先必须弄清楚的问题。
要弄清楚什么是生态农场,先看看什么是农场。“场”,即场地、场所,“农场”,则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场地或场所。因此,可以认为,农场就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单位,如国营农场、家庭农场等。现代农场,则更多地强调在农场整个生产过程中,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以提高农场农业生产效率。
显然,生态农场,则强调在农场生产过程中,要运用生态学理念、方法和技术,以实现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并最终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和同步增长。生态农场就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建立起来的由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构成的农业生产单位或单元,它与生态村、生态乡(镇)、生态县或生态省(区)具有相似之处,只是范围不同、大小不一而已。生态农场就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管理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经济资源,并利用不同的生产技术和方式提高太阳能的转化率、生物能的利用率以及废弃物的再循环率,使农、林、牧、副、渔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休闲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业等得到全面发展,以满足城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因此,生态农场不仅可以更有效地发展生产,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成为能量转化效率较高的农业生产基地,而且还能维护自然之间以及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生态平衡,以达到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和持续发展生产的目的。可见,生态农场是一种集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于一体农业生产单位(单元)。
与一般的农业生产单位或单元相比,生态农场具有如下特征:
2.1界限明显性
与一般的生产单位或传统农场相比,生态农场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界限。如走进一家生态农场,则处处可感觉到其浓浓的“生态味”,这种“界限”不仅可看到,更可感觉到。
2.2生物多样性
生态农场之所以“生态”,就是生物多样性丰富,通过丰富、多样的各种生物,实现生物之间的共生、互补和“牵制”(相克),从而在农业生产过程可以实现少用甚至不用农药而能达到防治病、虫、草害的目的。
2.3结构复杂性
由于组成生态农场的生物多样性明显,由此形成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就复杂,如食物链条多且长,由此构成的食物网细致、密布、复杂。不仅物种结构复杂,其时空结构、营养结构同样复杂。
2.4功能高效性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结构决定功能。生态农场的结构复杂性,必然导致该系统功能的高效性。这正是生态农场较一般农场或农业生产模式高效之根本原因所在。
2.5技术先进性
如果说一般的传统农场主要是使用传统农业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的话,那么,生态农场则主要采用生态技术从事农业生产,尤其是现代生态农场,还往往将现代高新技术、现代化装备与生态技术结合起来,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6发展循环性
生态农场在进行农业生产时,视各种“废弃物”(如生活垃圾、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为“再生资源”,将其进行“再循环”、“再利用”,从而实现“变废为宝”、“变废为肥”、“化害为利”之目的,不仅节约了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还改善了生态、优化了环境,可谓一举多得。
2.7管理综合性
管理生态农场时,不仅要用传统农业的技术和经验,还要用现代生态农业的理念和方法;不仅要用“硬”技术(具体生产技术),还要用“软”技术(政策、制度和宏观管理技术);不仅要用国内“土”技术,还要用国外“洋”技术(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技术和方法);不仅要用“自然”技术(自然科学技术和方法),还要用“社会”技术(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方法),等等。一句话,要使生态农场运转好、发展好,必须进行综合管理。
3 国外生态农场的发展
总体而言,国外生态农场发展具有起步早、发展快、规模大、类型多、效益好的特点。
3.1起步早
美国于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国诞生。美国在建国之初就确立了家庭农场制度,即建立“家庭农场”——尽管一开始并没有强调“生态”农场,但随着农场的不断发展,生态的理念、方法与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推广应用。目前,美国已有2万多个生态农场[4]。德国早在1924年就有了生态农业的概念,并将生态农业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应用于农场建设,如在农场实行农作物间作和轮作,利用有益天敌防治农业病虫害,种植绿肥和施用有机肥增肥地力等[5]。菲律宾是东南亚地区开展生态农业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其中以玛雅农场最具有代表性,已成为世界生态农场(或生态农业)的典范。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当代社会背景下生态农场建设与发展

下一篇: 当代社会背景下生态农场建设与发展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