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心理弹性和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9月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186例,将其随机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案进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弹性和希望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0.9%和97.9%,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26.9%和86.7%。观察组患者在认知行为干预后心理弹性和希望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显著的提高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心理弹性和希望水平。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PID)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囊肿、盆腔腹膜炎和盆腔结缔炎等。若盆腔炎性疾病未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发生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也称为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1]。慢性盆腔炎常会引起不孕不育、异位妊娠、妊娠困难、慢性盆腔痛和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2-4]。慢性盆腔炎具有发病时间长、病情复杂、治疗过程漫长及容易复发等特点[5],漫长的治疗过程会令患者自卑、焦虑、失落和缺乏信心,很多患者因病情的困扰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对病情恢复产生不良影响。
认知行为干预(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是指通过纠正病人错误思维、不良信念或行为,达到缓解不良情绪,树立正确信念和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6-8]。心理弹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笔者认为该词翻译为“心理恢复力”更为直观和准确)常用来表示个体面对生活逆境,创伤等重大生活压力事件时的良好适应能力,即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或“恢复力”[9, 10]。希望水平(Hope level)是个体能够体验到希望感的程度[11]。希望感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思维,是一种对未来的积极情绪。它包含自己有能力找到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的认知与信念,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激发沿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必要动机的认知与信念[12]。本研究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和希望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间在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妇科进行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3]、《妇产科学》[14]和《中华妇产科学》[15]的有关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确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2)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将患者编号后按照随机数表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婚姻和孕产次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上的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案:在抗炎治疗并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1个月后,采用在敦煌医籍经方基础上,经长期临床验证演化而成的经验方“桂林通络方”煎成汤药200 ml[16],1次/d在每晚睡前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在护理方面,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包括健康教育、慢性盆腔炎相关知识和治疗过程中的相关知识宣教。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CBT)措施。首先甄选护理经验丰富且具有主管护师职称的护理人员进行认知行为干预与心理学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后选拔2名优秀护理人员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认知行为干预从对照组患者开始治疗起,在治疗期间共进行3次认知行为干预措施。(1)在患者初次就诊时,实施认知重建干预措施。选择安静的会议室与患者单独进行沟通,通过专业的心理学方法引导,尽可能让患者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以及对疾病、治疗信心和社会交往的认知。对患者错误的、负面的、不利于治疗和康复的认知进行修正。护理人员可通过介绍与患者相似症状疾病治疗成功的案例,树立病人的信心,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2) 在患者进行第一次复诊时,实施进一步的认知重建措施。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等,护理人员采用对话交流、PPT展示和播放视频等患者在能够接受和理解的途径,讲解影响慢性盆腔炎发展的可能因素、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如何康复等。通过第二次认知重建措施的主要目的是让患者以客观平和的心态接受患病的事实,并积极主动调整心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3)在患者进行第二次复诊时,实施家庭支持与行为干预措施。患者家属在获知患者病情后,往往产生焦虑、纠结、甚至产生病耻感,这样会降低患者的心理弹性,导致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进一步降低。其中一位护理人员采取和患者家属单独交流、集中授课等方式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获得正确的态度对待病人的病情。如嘱咐患者家属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感觉到被重视,感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另一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行为干预,主要采取呼吸训练、放松训练等放松病人心情,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精力的行为干预措施。如教会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和全身肌肉放松训练,让患者每天在家进行2次,每次15~20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