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自然科学 » 正文
山西黄河旅游线路设计及构景要素丰富建设
 
更新日期:2024-12-22   来源:   浏览次数:75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4.1山西黄河旅游精品路线从北到南依次为老牛湾、碛口古镇、黄河画廊、柳林黄河母亲景区、乾坤湾、壶口瀑布、鹳雀楼、运城盐湖、大禹渡。水作为比较活

 
1、山西黄河旅游精品路线
从北到南依次为老牛湾、碛口古镇、黄河画廊、
柳林黄河母亲景区、乾坤湾、壶口瀑布、鹳雀楼、运城盐湖、大禹渡。水作为比较活跃的构景要素之一,在设计山西黄河旅游精品路线时首先应以黄河水为主体,通过视、听、触觉等全方位体验黄河水的美,获得精神上和物质上的享受。此条旅游线路以黄河干流为纽带打造黄河水上风情旅游廊道,有效整合黄河沿线丰富的水上资源和独特的地形条件,以黄河水为主线,充分体现黄河水的静态静谧与动态灵动之美,构建景区多样化感知方式,使游客有较高的体验满足感。辅之以人文建设景观,人文与自然景观相结合,集黄河文化及风情、黄土高原风情、传统生活民俗与一体,形成“可览、可游、可参与”的黄河水上生态文化旅游全时空发展模式,打造集绿色生态、游天嬉水、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全景式水上廊道风情旅游线。黄河旅游精品旅游线路构景要素丰富,知名度、美誉度最高,可以展现山西秀丽雄壮的自然形胜和丰富多样的水域景观。
2、史前传说根祖线路
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黄河根祖文化是山西最独特的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主根系,探寻中华文明之源,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构景要素选取古建筑、古遗址、古遗迹、古传说,结合黄河沿岸自然景观,形成旅游线路:芮城西候度遗址——永乐宫壁画——解州关帝庙——广胜寺壁画——丁村遗址——柿子滩遗址——人祖山遗址——玄中寺——吕梁市汉画像石博物馆——武则天纪念馆——马茂庄墓群——雁门关——五台山古寺庙群。文化遗产是人类思想文明精神的见证和传承,此条旅游线路完整的展现出黄河文化的独特,将古遗址、古壁画、古寺庙以及博物馆各种类型的文化遗产进行整合,组合为文化遗产旅游专线,单一的观看遗产会感到枯燥,在看的过程中同时加上人工讲解,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使得游客深入了解黄河根祖文化的渊源,不仅能够充分发挥黄河文化旅游景观的文化魅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当地的旅游吸引力,促进根祖文化的发扬与继承。
3、黄河黄土民俗风情旅游线路
构景要素以自然、人文为主线,交通为纽带,民俗文化为趣味点,形成主题各异、形象鲜明的旅游精品线路,造出“同饮黄河水,共赏民俗情”的主题式旅游[10]。民俗文化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浓烈的原始气味、厚重的历史氛围、显著的地域差距、欢愉的生活情调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对游客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结合大宁黄河仙子传说、蒲剧、吉县唢呐、隰县剪纸、蒲县麦草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构景要素,不断发掘其文化内涵使其和市场相符合,展现民俗文化节日、历史传说、庙会社火等民俗文化旅游元素的精品线路:民居特色的线路有平陆地窖院——裴氏宰相村——丁村民居——党家村——李家大院——塔尔坡村——师家沟。依托古建筑村落良好的建筑肌理与乡村环境氛围,打造历史文化型节点。在空间上与自然风光型旅游节点形成分异结构,积极保护原生态古建筑古村落,依托四季变幻、各具特色的山地多彩气候,开发古建筑村落旅游项目,古村落实体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融为一体,形成多种形式的构景要素,培育黄河的文化地标和历史地标。以承载历史与文化活动为主,通过静态、动态多种展示方式,加大对古村落建筑历史与文化的挖掘。以延续乡镇历史文脉,保护乡村原始风貌、自然生态,承载文化记忆和乡愁为目的,将古村落的显性和隐性构景要素相结合,以显性的建筑村落为主体,以隐性的民俗文化为支撑,展现旅游线路丰富的构景要素,整合古村落景观,借助多种构景要素发挥整条旅游线路的旅游吸引功能,建立一个高标准、高附加值的休闲旅游环境。
糅合“螺祖养蚕”“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尧舜禅让”“乐祖师旷”“狱神皋陶”“女娲造人”“黄帝战蚩尤”“娘娘滩传说”以及河曲民俗艺术、碛口水路码头、河津曲艺等为构景要素[11],设计娱乐性和观赏性极高的旅游线路:关公文化节——芮城庙会——舜帝德孝文化节——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云丘山中和文化旅游节——尧庙祭祀大典——碛口古镇的秧歌表演——河曲的《走西口》。利用各个景点特有的节事活动以及当地独特的民俗节日,将独特的民俗活动整合创新为符合现代旅游者需求的常态化旅游体验项目,通过人们乐于接受和欢迎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游客观赏、参与为方式,以黄河文化印象为主题,促进非遗传承与活化利用,结合历史事件、故事和传说等,强化文化节日要素与旅游的结合,提升民俗节日的影响力,让游客认知并亲身体验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感知黄河文化的厚重。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山西黄河旅游线路设计及构景要素丰富建设

下一篇: 山西黄河旅游线路设计及构景要素丰富建设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