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翻转课堂模式在新闻评论学课程中运用的意义
 
更新日期:2024-12-23   来源:   浏览次数:25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可以革除传统评论教学重教轻学的弊端在传统的新闻评论教学中,教学的重点是教,是在教师在教的主导下的学习活动,知识单向度地机械灌输,学生的

 
 (一)可以革除传统评论教学“重教轻学”的弊端
在传统的新闻评论教学中,教学的重点是“教”,是在教师在“教”的主导下的学习活动,知识单向度地机械灌输,学生的思维模式被限定,遏制了学生创新能力与思考能力。而在翻转课堂中,教学中的“教”成为学习活动的辅助者、促进者与组织者,“学”成为重点。这里的“学”是学生借助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问题导向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从以往学生被动 “听讲”转变为师生一起“思考”和“讨论”,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带着个人的思考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既加深了对课程知识的认知,又培养了个人的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能力。当然,这种教学状态的改变首先需要教师将新闻评论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成体系地转变为“可思考”、“可讨论”的内容。
(二)使课堂内容更有深度,而且具有不可替代性
移动互联时代,各类知识的获取是非常便利的,而且这种便利性是优劣并存的,这也是当下新闻评论教学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国际电信联盟把诞生于数字时代,具有五年或更多上网经验的网络化青年称为“数字原生代”[[4] 吴猛,田丰.“数字原生代”大学生的手机使用及手机依赖研究 [J].青年研究,2014,2:73-96.][4]。中国的“数字原生代”涵盖了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人群,他们大多为“95”后,他们的成长是与手机、互联网的普及同步的。移动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信息生产与传播的模式,也改变了学生认知与学习的方式,他们越来越依赖移动社交媒体来获取信息。这种受传模式造成了知识与阅读的碎片化,不利于形成深层思考与思维,但也使得各类知识的获取更加便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课堂上只有那些不可替代性的知识和内容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很显然,这种不可替代的内容绝不是印在教科书上的,或可以轻易通过各类搜索引擎中便能即时查得到的单向性传播的内容,而应该是基于基本理论与实践知识层面之上的深层次思考与讨论,是思想与观点的碰撞和分享。在新闻评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将那些能够从图书馆及互联网上获得的内容,提前布置给同学们,使其在课前课下完成,既提高了知识获得的效率,又能让学生们带着“有料”的大脑走进课堂,参与到各个学习环节的交流与碰撞,使得课堂传授过程更有深度。
(三)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个体创新思维与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在教师眼中,所有学生是无差别的授课对象。其实,即使同一个班级中,学生们各自的知识积累、理解与领悟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在翻转式课堂模式中,这种个体的差异性非常明显,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更有利于每个个体的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例如,根据学生特长和平时积累,可以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有的学生个人积累和理论知识比较扎实,可以对他/她提出比较高的要求,在学习任务的布置上偏重拾遗补阙;对于个人积累不是很丰富的学生,则可以从一些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入手,逐步“加量”,按照步骤进行指导与训练,一个学期下来,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人积累也会有非常明显的变化。
(四) 翻转课堂所倡导的“研讨式学习”可以促进教学相长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科研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5] 蒋道明.论教学科研一体化实施的几个载体 [J].上海教育科研,2007,10:74-75.][5]教学科研一体化对于大学教师而言是一种理想模式。但是在传统的、程式化的教学活动中,必读教材是指定的、教学大纲是限定的、课时是有限的,这都使教学过程基本上陷入一种十几年如一日的机械循环。对于教师而言,每学期讲课内容的变化就是增删更新案例,在讲课形式上的努力则更多地追求“好口才+好内容”;而学生的学习时间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既无法保证有效知识积累和深层思维,也难以形成授课过程中内容的深度思考与传授互动。这种浅层次的、经年反复的授课模式显然不可能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更谈不上教学与科研的相辅相成。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翻转课堂模式在新闻评论学课程中运用的意义

下一篇: 翻转课堂模式在新闻评论学课程中运用的意义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