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农业科学 » 正文
苜蓿产业技术国际专利态势分析
 
更新日期:2019-02-21   来源:中国饲料   浏览次数:36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本文已经通过《中国饲料》评审,即将安排刊登!

 
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中科院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项目。
作者简介:邢颖,女,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业科技战略情报与政策研究。E-mail:xingying@casipm.ac.cn。*通讯作者:董瑜,女,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战略情报与政策研究。E-mail:dongy@mail.las.ac.cn。] ,董 瑜2*, 杨艳萍2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 100190;2.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 100190)
摘 要:本研究围绕苜蓿种植、加工、利用等产业链上的相关技术进行国际专利态势分析,研判苜蓿产业技术的研发态势,为促进我国饲草料研发提供参考。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方法,重点针对主要技术研发领域、研发热点及重要国家、机构的研发产出和布局开展深入分析。分析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苜蓿产业技术专利产出快速增加;其中,育种技术的专利申请数量及核心专利数量最多,转基因相关技术是热点研发主题;美国和中国专利数量领先,美国主要布局在育种、病虫草害防控和收获加工工艺与设备领域,中国主要布局在饲料与饲养、肥料和栽培农艺领域;重要专利申请机构主要来自美国、德国和中国。大型农业跨国公司是最主要的专利申请主体。育种、病虫草害防控和收获加工工艺与设备等领域的专利基本由大型跨国公司把控,绝大多数核心专利也基本来自大型跨国公司。研究表明,我国该领域专利研发发展迅速,但专利技术水平和专利研发布局仍有提高优化空间,应大力推动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
近年我国畜牧业特别是奶业快速发展,但是苜蓿(Medicago sativa L.)需求缺口巨大,2014 年进口苜蓿干草88.4 万吨,居全球第2位[1];我国苜蓿的创新成果、技术和产品尚不能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缺乏产业升级的突破性成果和关键性技术[2]。近年我国对苜蓿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出台了多项政策对苜蓿业的发展进行支持和调控。如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决定启动“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支持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农业部2015年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畜牧业工作要点》等,提出一系列发展饲草料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可以预见,苜蓿生产及相关技术研发将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目前针对苜蓿产业研发态势的研究主要是定性的文献回顾,应用定量的文献计量方法开展的相关研究很少,且基本是从研究论文的角度对国内的苜蓿研发态势和热点进行分析,如杨文静[3]和张小甫[4]利用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了国内苜蓿研究的热点。此外,还有少量研究针对牧草的论文和专利开展了文献计量研究[5-13]。综合来看,现有研究欠缺针对苜蓿且覆盖国际发展态势全局的专利分析。本研究以苜蓿为研究对象,围绕苜蓿种植、加工、利用等农产品与饲料产业链上的相关技术进行国际专利态势分析,重点针对总体研发态势、主要技术领域、研发热点,及主要国家、重要机构的研发产出与布局开展深入分析,全面揭示苜蓿相关产业技术的专利研发态势,研判该领域我国的发展,为我国草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综合利用了基于专利数据的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内容分析等定性分析方法对苜蓿产业技术的专利态势进行研判。专利数据的文献计量分为专利数据采集,包括制定检索式、数据下载和清理,及专利数据分析两大步骤。专利数据分析采用了科睿唯安公司的Derwent Data Analyzer(DDA)、DI(Derwent Innovation)和Dialog公司的Innography等工具,分别对专利数量的年度变化、专利申请的国家分布、苜蓿产业链各技术领域的专利数量和主题、主要专利研发机构及核心专利进行了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和图谱分析。
研究利用“关键词+IPC国际专利分类号”的策略构建了苜蓿产业技术相关专利的检索式:TS=(Alfalfa or Medicago or Lucerne or "purple medic" or burclover or medick) and (IP=(A23K* or A01G* or C12N* or C05G* or A01N* or A01H* or A01P* or A01C* or C12R* or C05F* or C07K* or A01B* or C12Q* or A01D* or A01F* or A23N* or A01M* or A01K* or C05D* or C07H-021/04) not IP=(B09C*))。
2 数据来源
本研究利用了多个专利数据库,包括科睿唯安的DII(Derwent Innovation Index)数据库、DI数据库和Innography数据库。首先制定检索式在DI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分析过程中再将获得的数据集导入DI和Innography数据库分别进行检索及相应的分析。这些数据库在数据收录范围、加工方式、清洗程度、同族数据等方面存在差别,因此数据量会略有差别,但不影响分析结果的总体趋势。其中,DII数据库中的专利是以专利家族为单位统计的。一项专利家族是具有共同优先权的在不同国家或国际专利组织多次申请、多次公布或批准的内容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组专利文献,包含一件或多件专利。DI和Innography数据库中的专利以单件计量。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苜蓿产业技术国际专利态势分析

下一篇: 苜蓿产业技术国际专利态势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