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剖析
 
更新日期:2019-03-04   来源:中国农业会计   浏览次数:19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简言之就是资源的有效配置,目标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本文的初衷就是从经济行为人的角度分析厂商行为,找到食品安全问

 
 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简言之就是资源的有效配置,目标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本文的初衷就是从经济行为人的角度分析厂商行为,找到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根源,以求得问题的正解。
每个生产经营食品的厂商都可以理解为一个经济行为人,即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就是以尽量低的成本获取尽量高的收益。这对于每个厂商来说都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厂商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或有意或无意地损害到了社会公众利益。换言之,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个人利益最大化与社会公众利益最大化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矛盾?这个矛盾能不能化解呢?下面就来分析矛盾产生的的原因。
1、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一般来说,每个生产经营者都是一个经济行为人,在经济活动中都是立足于自己的立场,采取的生产决策都是谋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没有站在更高的层面考虑社会公众整体的利益。如果在追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的同时,有意无意地损害了他人的利益,这就产生了负外部性,社会整体利益就不能最大化,从而产生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这个矛盾虽然理论上不容易消除,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使得整体利益尽量最大化。
首先,我们要把这种负外部性分两种情况讨论。每个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只考虑到自身利益,理解为每个个体都是自利的,可能损害到整体利益的情况可分为有意和无意两种。有些质量安全问题是无意造成的,或是不能人为控制的,如一些危害性不明确的食品添加剂和多种食材混合的化学反应等,这种行为属于个体能力达不到,治理起来相对容易,如可以通过知识普及得到改善;还有一种是指主观上人为故意,明知故犯,制造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自私行为,或不采取措施防范,任由质量问题自由扩散,这种行为是应该重点治理的。
2、生产及检验的技术水平落后
现阶段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已从“吃饱”转向“吃好”,致使我国相对落后的生产及检验的技术与人们对食品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国家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厂商数量众多,生产资质参差不齐,技术水平整体相对落后,中小企业占比较大,不是企业本身不想产出高质量食品,而是生产、检测等技术条件达不到。例如在三聚氰胺事件曝光之前,国内并没有三聚氰胺的检测技术,有的乳制品企业根本不知道三聚氰胺的严重危害,致使乳制品生产行业蒙受巨大损失。技术支撑是关键,如果各种食品添加的相关知识和检测技术都能跟上,这种风险事件是可以避免的。任何企业都不会冒着倒闭的风险去做违法违规的事,尤其是已经上了规模的企业。国外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生产及检测技术水平先进,在很大程度上预防了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3、经济行为的机会主义
经济行为是要考虑机会成本的,如果从事违规生产经营的机会成本小,则厂商就会选择违规生产;而如果违规生产经营的机会成本大,则厂商就会选择诚信生产。比如:生产同类型食品,违规生产获利200元,诚信生产获利100元(由于诚信生产原材料等成本较高,因而获利较低),此时违规生产的机会成本为100元,而诚信生产的机会成本为200元,所以厂商就会选择机会成本小的违规生产。
基于此,可以通过提高违规生产的机会成本来降低厂商的机会主义行为。比如加入惩罚措施,则违规生产获利W1=200元-P*罚款,其中P为被查处的概率。诚信生产获利W2=100元,如果W1>W2,则厂商还会选择机会成本小的违规生产;如果W1
 

上一篇: 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剖析

下一篇: 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剖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