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对策
 
更新日期:2019-03-04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浏览次数:16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按学生数学水平对教学班分层次,同时采用动态化管理的方式按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分层,这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第一步。以软件工程学院

 
 1.按学生数学水平对教学班分层次,同时采用动态化管理的方式
按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分层,这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第一步。以软件工程学院所有方向的学生为例,所有新生入学后将组织一次数学分层测试,以入学测试60%+高考数学成绩40%的计算方法得出总成绩并进行排名,依次分成 A,B,C三个层次,之后再根据总人数、原有的行政班级和学生的兴趣等因素进行教学班级编制。
此外,为能充分照顾到学生心理需求,教学班级编制过程中应同时兼顾以下两点:(1)不破坏原有的行政班级的原则。在按总成绩水平层次不同进行教学班级编制的同时尽量保持原有的行政班级不变,也就是在学生数学水平差异不大的前提下保证大多数学生仍在原有的行政班级,尽量不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2)动态化方式管理教学班的原则。在按总成绩水平层次不同进行教学班级编制的同时学生可以充分考虑到自己兴趣爱好和专业要求提出申请进入更高层次的教学班。另外,只有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状况,因此为了切实考虑学生的需要和能力组织教学,在高等数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施一次或若干次调整,使不适合该教学班的学生得到及时调整是十分必要的。在第一学期期中和期末,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和其学习的状况,对少量确实选择不当的学生作出及时的调整以免耽误其学习[5]。
2.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层次
在完成教学班级编制之后,根据不同教学班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要,我们把高等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按照不同的教学目标划分成三个不同的模块。
模块一:“基础知识模块”,其内容主要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与一元函数积分学及其简单应用、多元函数微分学与多元函数积分学及其简单应用,以及空间解析几何、无穷级数、微分方程的基础知识部分等。以熟练掌握基础的计算和应用为目标,旨在满足各专业学生的后续课程学习的基本需要,并使学生具有初步运用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必需的数学素养。
模块二:“巩固拓展模块”,其内容主要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与一元函数积分学及其拓展应用、多元函数微分学与多元函数积分学及其拓展应用,以及空间解析几何、无穷级数、微分方程的拓展部分、傅立叶级数等。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上述各部分的基本运算方法之外,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结构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特别是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模块三:“专业选修模块”,考虑到一些专业如计算机、会计等的后续课程对高等数学的要求较高,所以不仅需要把一些知识点如重积分、傅立叶级数深化与应用,而且还需在二年级开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与离散数学等相关课程供其他专业的学生自愿选修。同时为了兼顾考研的学生,还可在三年级时增加一个考研辅导课,以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为依据,帮助学生将一二年级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地复习和巩固加深。
因此,针对不同层次班级制定如下教学安排:A班:模块一+模块二+模块三;B班:模块一+模块二;C班:模块一。
3.教学方法分层次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除了确定相适应的讲授内容之外,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讲授方式至关重要。
比如,A班学生数学基础较好,自学能力相对较强,因此除了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方式外,还可以适当的结合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另外鼓励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来提高学习高等数学能力,多做课外习题,拓展灵活应用的能力为以后考研做准备。
B班学生数学基础中等,学习新知识的速度相对A班而言相对慢一些,因此课前要求他们要预习,课上要有重点地突出高等数学基本概念和定理并且通过多提问来了解学生的疑难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基本计算方法。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多做一些习题,多引导多归纳总结,帮助他们分析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C班学生数学基础较弱,课堂讲授的主要目的是要夯实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因此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课堂上多提问一些概念识记性问题,同时多布置些基础性的题目,并请同学写在黑板上,认真地指出错误之处。另外可以安排小组讨论、帮扶等形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能力。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对策

下一篇: 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对策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