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新体系下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更新日期:2019-03-06   来源:江苏高教   浏览次数:22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工程界参与教学,并对教育质量进行论证和评估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11]。在此前提下,我院吸引工程界的广泛参与

 
1、工程界参与教学,并对教育质量进行论证和评估
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11]。在此前提下,我院吸引工程界的广泛参与,进一步密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工程界的联系,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工业产业的适应性,从而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
(1)突出特色,从学校、企业、社会等不同视角审视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与给排水相关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师座谈交流,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与企业共同研究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并确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进行市场调研,通过试评各岗位能力模块达成度检阅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对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以项目为载体,以校内外双导师“培养-考核制”为依托,进一步深化“多人合作、多任务教学”模式,实现“真题真做”。尝试与合作单位一起通过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岗位执业能力。开展“行业专家进学堂”等系列专题活动,争取部分课时通过现场教学完成,使学生在理论深度涉猎的基础上,提升岗位执业能力及设计作品质量。
(3)构建“校内外联动,评价反馈与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把企业参与及评价作为外部监控的主体,使其与校内质量标准、评价体系等形成闭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对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等课程,采用“成果展示+PPT汇报+现场答辩”等方式进行考核,并聘请行业专家与校内指导老师共同评定成绩,最后进行优秀作品汇报、评比及展示。并且每届抽取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到相关企业和兄弟院校盲审,进行第三方评价,成绩不及格者推迟毕业时间。
2、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深化产教融合
(1)建成水质检测实验中心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开设水处理领域多项实验项目。除承担学生开放性实验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教师科研项目外,并对社会进行开放。为相关企业部门提供水质检测,专业知识讲授,人员培训等服务。不仅促进了学校与工业界的交流合作,而且为学生预就业搭建了广泛平台,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及学生的“三方共赢”。
(2)建成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满足了实践教学需求,而且可以处理校内部分生活污水,并借此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为 “绿色校园”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3)凭借榆林学院建设新校区的契机,成立校内建筑给排水实习基地。分阶段持续性地带学生到新校区实习,深入了解建筑给排水整个施工过程,并分批次进行顶岗实习。有效解决了校外建筑给排水实习存在的地点不固定、基地难联系、很难接触到整个项目施工全过程等问题。
3、优化实习教学模式,明确实习梯度
(1)调整实习时间,改革实习形式。将生产实习时间由原来的大三暑假延长至十一收假。实习时间、地点由“强集中”向“弱集中”转变,即控制每个实习单位人数规模,增加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并实现“强分散”向“弱分散”的转变,即避免出现一个学生一个实习单位的情况,有效改善了学校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检查、成绩评定等。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形成“校内—校外—校内”工学交替循环模式,为顺利开展毕业设计奠定了基础。
(2)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分布于学生大学四年的不同阶段,在内容上由浅入深。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依托,建立了“认知实习—顶岗实习—创新实践”有明显梯度和层次的实习教学模式。
(3)在实习过程中教师保持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沟通与对接,配合企业工程师对学生实施校企双向管理,共同鉴定实习成果。对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按计划周期性地向在校生进行实习成果展示汇报和顶岗经验交流。不仅可作为其他学生间接学习与参照的样本,而且激发了在校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体系下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下一篇: 新体系下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