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国际视野下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
 
更新日期:2019-03-06   来源:中国农业会计   浏览次数:22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中华民族复兴、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世界农业强国政策借鉴的三位分析都充分说明了,从国际视野推进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课题组研究认为

 
 中华民族复兴、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世界农业强国政策借鉴的三位分析都充分说明了,从国际视野推进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课题组研究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深入思考,形成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国际视野,以期提升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1.形成全球农业链思维,提升中国农业竞争优势
从全球农业竞争趋势看,市场竞争的层次已经由单个产品、产业环节的竞争向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转化。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以“数量增加”为导向,政策支持与要素投入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而对产前研发、产后流通关注不足,因此,目前尚未形成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链。从全球观察,以荷兰、以色列为代表的精准农业技术与以美国、法国为代表的农业贸易流通,在农业产业链中具有比较优势。那么,这种格局下,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要形成全球农业链思维,树立“大农业、大食物、全链条”的观念,将中国农业链深度嵌入世界农业发展体系,提升中国农业产业链的全球竞争优势。课题组认为:
一是,构建生态型农业产业,坚持质量与效率的双重提升,奠定中国农业融入全球基础。以“政府引资+企业投资”模式为主的传统农业部性,不断演化为严峻的社会安全成本,因此,构建生态导向的农业产业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通过建立大农业产业链、跨产业循环,降低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负担;建立智能网络支持的农业生产体系,集约化生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二是,培育农业企业社会企业形象,有效嵌入国际农业链。民以食为天,是普世接受的命题。农业企业需要塑造具有公众知情、正向外部性的企业形象,这也是国际上普遍强调的企业“社会形象”。因此有必要改善我国农业企业的制度框架和运作管理,适应农业企业的国际化要求,从而通过企业之间的产业联合、技术开发和产品交易,让中国企业有效嵌入国际农业产业链条。
三是,向世界贡献中国农业发展范式。中国漫长的农耕社会孕育的农业文化独特而绚烂,农耕方式从“小农自给”到“互联网+”的演变更替,鉴证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奇迹。这一过程中包括的理论架构、实践经验与民族文化,对世界具有重要价值。农业供给侧改革中,要考虑这一重要因素的作用,向世界贡献中国农业发展范式。
2.构建精准农业发展体系,建立国际之间农业交流平台
依靠物联网的技术支持,建立农田信息、遥感、智能化农机局、环境监测等数十个系统之间的集成,调动农业生产与资源的最佳匹配,实现农业生产的经济收益、生态效益,这一生产体系称之为“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最初由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应用,与德国的“精准耕种”、澳洲的“绿色农业”、法国的“理性农业”内涵类似。
这一生产体系根据农作物生产环境和作物性状,实时诊断、优化农业生产作业计划,能够降低农业集约化生产过程所带来的环境超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精准再现作物生长的环境指标。新疆兵团的农机智能化技术、第一师的节水灌溉技术、上海等地的智能养殖系统都探索出了精准农业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2017年4月,全球首个农业区块链项目落户上海,农业精准体系建设获得突破进展。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农业精准体系建设,仍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激活沉睡的农业数据,继续完善并建立农业数据库。农业数据量大、分布零散、产业链节点之间数据联通性差,因此系统搜集难度大。建议建立自上而下的搜集系统,借助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借助遥感技术、GIS系统等自动搜集高频率农业生产数据,将产品数据、气候数据、生态数据在数据库终端集成,激活农业数据的使用价值。
二是,消除部门之间数据壁垒,建立数据互通互用机制。我国行政体系的垂直管理与地方区块管理的双重结合,造成数据使用边界多、壁垒高,数据重复提交,使用效率低。以重庆市江津农贸城为例,需要向12个部门报送数据,数据的重复提交导致农业管理效率低下。
三是,差异化实施精准农业方案,全覆盖农业主产区。根据农业经营体系的地区差异,制定相应的农业精准体系实施方案。在农户分散地区,采用农业专业化信息服务模式;在中等规模地区,采用“套餐式”的技术组合应用模式;在大规模农业经营地区,采用精准农业技术集成应用模式。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国际视野下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

下一篇: 国际视野下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