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胃液pH值是反映瘤胃内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对瘤胃发酵产物、瘤胃微生物区系以及瘤胃生理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适宜的瘤胃pH值是瘤胃微生物正常活动所必需的,过酸和过碱都不利于微生物发酵,另一方面瘤胃中pH值过低保护性氨基酸就容易分解,起不到过瘤胃的作用[9]。正常奶牛瘤胃pH值在 5.5-7.5之间变化,最佳pH值在 6.0-6.3 之间。。Van-Houtert[10]认为,瘤胃微生物最大生长速度适宜 pH 值在 5.7 以上。本研究发现试验组奶牛瘤胃液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也在6.74左右,pH的变化在正常范围内。
淀粉在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等挥发性脂肪酸,为机体提供主要的能量来源。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是反刍动物能量利用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瘤胃发酵所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是反刍动物重要的能量来源,能够为反刍动物提供所需能量的60%-80% [11],主要用于满足反刍动物的正常生长、泌乳、繁殖等生理需求。因此,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是瘤胃发酵的主要指标之一[12]。Smith等[13]认为乙酸和丁酸是乳脂合成的主要前体物质,而丙酸则是乳糖合成的主要前体物质,因此Sutton等 [14]认为挥发性脂肪酸的产量和各组分的相对浓度对泌乳性能有很大影响。Mccarthy等[15]指出增加瘤胃可发酵淀粉能提高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本试验结果显示,奶牛日粮中补饲细粉碎玉米之后,瘤胃挥发性脂肪酸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未达到显著水平。Hristov等[16]体外发酵和Herrera-Saldana等[17]淀粉瘤胃内发酵的研究也表明,增加可降解淀粉比例,对瘤胃内总挥发性脂肪酸中丙酸比例有提高的作用,可见淀粉作为易发酵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进入瘤胃后就快速被发酵生成挥发性脂肪酸,本研究试验组奶牛日粮玉米粉碎粒度比对照组低,增加了瘤胃微生物接触面积,瘤胃降解速度加快,因此引起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乙/丙比含量的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