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传奇林中的一朵奇葩
——宣鼎《返魂香》由来及艺术探微
宣鼎是晚清文坛上一位值得注意的作家,有着“第二聊斋”之誉的《夜雨秋灯录》是他杰出的代表作品,已为大家所熟悉。其实,宣鼎不仅仅是位出色小说家,他同时也是位较有影响的书法家、画家、戏曲作家。他的作品除了《夜雨秋灯录》之外,其他如《三十六声粉铎图咏》包括了绘画三十六幅、俚曲三十六阙,七绝十九首;另外《返魂香》是他的传奇剧本,光绪三年由上海申报馆刊刻出版。由于以后就一直没有再版,其他的出版社也没有加以整理出版,所以很多人对他的这部作品比较陌生,相关的评论及研究就更少而又少了。今笔者不揣谫陋,试图对它的创作由来及大致风貌做一个初步的探索,以就教于方家。
根据古代相关史料及文学作品的记载来看,“返魂香”的所指主要应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首先是指一种香料,如神话传说记载西海聚窟洲产返魂树,用根煮汁,制成返魂香,“死者在地,闻香气乃复活,不复亡也。以香气熏死人,更加神验”[1]。汉武帝时,西域贡返魂香四两,“大如燕卵,黑如桑椹,”[2]传说燃此香,“病者闻之即起,死未三月者,薰之即活。”[3]据说返魂香还使李夫人还魂。这些都是指的一种具有起死回生奇效的香料。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各种香料在“芳香治疗”和“芳香养生”方面的应用,其中“返魂香——凡有疫死者,烧豆许薰之再活,故曰返魂。”对此,古代文人多加以借用,如“北陆冰初结,南宫漏更长。何劳却睡草,不验返魂香。” [4]“绝笔无求凰曲,痴心有返魂香。”[5] “超凡不用肮脏骨,入圣须寻返魂香;”[6]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7] 等等都是借用此意。
其次就是指梅花。宋时称梅花为返魂香,“惠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岭头梅”[8] 。在《观林诗话》中一僧问王茂公凡花皆经岁复开,为什么苏东坡却偏偏称梅花言返魂香时,王茂公回答到“以梅花清绝能醒人,非馀花可比故耳。”[9]于是文人又常常将“返魂香”代指梅花,认为梅花多能死而复生,于是一些起死回生的故事就和梅花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如咸丰十一年二月朔,朱和义的姬许香滨,号采白仙子,贼陷洞庭山,见姬色美欲污之,骂贼不从,贼斫其右臂,以左手就地拾石投贼,中贼面,寇怒刺其喉,长叫一声扑地而死。为此事,时人做诗,词余,做传以与表彰。其中有返魂香一卷,朱和义开始写到:“家山失陷,避处申江,四载不归。家人自山中来者云:‘庭中老梅被贼所戕,死而复生,旁出孙枝,今已着花。’不禁怃然。噫!梅克返魂,而香姬不可复生矣!案头适有素纸,约略涂抹,并自度小词以志,慨即名之曰‘返魂香’云。” [10]##end##
如前所述,“返魂香”一直都深受文人的青睐,宣鼎对“返魂香”更是情有独钟,在他的《夜雨秋灯录》的很多作品里都多次提起“返魂香”。 如正录卷二《东野砧娘》结尾作者叹到:“由妇之贞也,岂真砒石比返魂香哉?”又如正录卷二《盈盈》中盈盈死而复生候见到刘生,生不信,曰:“世上几有返魂香?”再比如正录卷三《列殇尽孝》中写幕府书符召柳佩亡魂后问:“何必易香名?”柳佩曰:“返魂之香,固恐骇俗”等等。
更为突出的就是以“返魂香”来命名他的传奇剧本《返魂香》。现在能见到的《返魂香》本子是光绪三年申报馆排印本,署香雪道人,共四卷四十出。主要讲述明嘉靖时王道人的事迹。系作者至淮安楼村,见王道人墓,得知其“多善行,罹惨死”[11]感其“财色不能扰其心,生死不能易其性”[12],并牵合扬州都司沃田拒倭寇、拯天长死难事。“因忆吾乡当明季,倭寇犯天长,官民震慑无所措。扬州都司沃公讳田,奋勇追剿。材官杜向二公,以天长隔省非应辖之地请凯旋。公抚膺太息曰:‘吾杀贼报国,吾驱贼害邻乎?’令肃无可违。贼至崇家冈,掘陷马坑数十丈,伏兵以俟。比公至,大雾弥天,昏夜进发,贼突起,马逸,遂遇害。杜千户,向百户均同死。贼旋颺,城赖以完。有司收葬,详情奏恤,三冢巍然列路衢,碑曰:‘明敕封镇远将军殉倭难沃公之墓’。冈有祠,时有神灯出没冈岭间,如火城。吾乡以之验丰歉,祀甚虔。”[13]
沃田抗倭死难的事迹在宣鼎家乡的县志上多处都有记载,在《备修天长志稿十卷》[14]卷六下“职官传”中有一则:
沃田,山东登州卫人。由武进士署浙江都指挥佥事,守备仪征。嘉靖丁巳夏五月十日,倭寇犯扬州,乘势欲寇天长,奉檄提青州兵为县防,立营于城东崇家冈上。寇亦逡巡不敢进,后因大兵四集,将由芦龙趋天长,公迎击。会旦日黑雾四塞,手刃数寇,忽马陷泽中,遇害时同歼者为指挥岳宠、百户刘葵。其祠在东门龙兴集,国朝祀典仍旧。雍正七年,知县毛贡立碑,表其墓。
另外在《备修天长志稿十卷》卷二上“疆域一”的“沃公祠”一则中,对这件事情也有比较详细的记载,除了前面所表述的以外,其中还提到邑人张大蕴题沃都司祠的一首诗云:“委身锋镝捍故城,千载精忠贯日明。赖有三良不惜死,遂令百姓得全生。风云时作英雄气,月夜犹闻鼓角声。几过丰祠增感慨,夕阳古木乱鸦鸣。”其中还记载:“去城三里有沃都司墓,墓前有碑,相传每逢秋夜或刈割之夕,有灯自墓出,队伍肃然,巡行四野,居民往往见之。
这是一个表现保家卫国的忠义故事,而且故事就发生在作者的家乡,而作者所处时代,正值乱离,人心叵测,尔虞我诈,宣鼎感于动荡不安的现实,渴望像王道人那样真诚行善的仁义之士以及像沃田那样忧国忧民、英勇报国的英勇之士的大量出现,通过文学作品来加以彰显和呼唤便成了他创作《返魂香》的动力。宣鼎对沃田抗倭死难这一素材的热情好像更为高涨,他不仅在《返魂香》中加以歌颂,而且还在以后文言小说的创作中以小说的笔法继续加以深化,如《夜雨秋灯录》卷四《神灯》一篇。
《返魂香》创作的直接原因当是他父亲的提议,“余曾以道人事告吾父。曰:‘而曷举沃、王两公作传奇?俟吾游倦归山时,茅檐下父子团聚,命优伶歌之,以当而兄弟莱舞何如?”[15]宣鼎受命,同治庚午,作者被桃源邑宰孙进士聘为书记,其“暇辄採其事填词一篇,挑灯疾书竟夕不寐,声震震出金石,泪琅琅溢笔端。馆仆驚且詈以为颠,不顾也。八月望日起十月望日止成院本初稿名返魂香四十出。”[16]前后共花了两个月的时间。
作者为什么将剧本命名为《返魂香》?原来,王道人易箦时,学礼公题臂志愤。 越廿年,“有鲁中丞来谒,英年巍科,仆从云立,公愕然。中丞揎袖露臂,笔迹宛然如新,惟‘不’字易作‘还’字,方知即道人再世也。赠与王甚厚,自加封植而去。墓有道人手植梅,槁已久,是日复萌,寒香馥郁。噫!其返魂香与?”[17]由此可见,主要是因墓门有王道人手植梅花死而复萌,寒香馥郁,作者于是借用前人以梅花能返魂之说,来比喻王道人因善获报而返魂之事,为作品增添一些神异色彩。
《返魂香》共四卷四十出,全剧主要以王道人为叙述的主要对象,后小半部分则加入了沃公的事迹,中间还穿插了徐州府学生员谢青珊与妻田佩娘分而复合的故事。总的说来艺术成就不算很高,主题也比较单一,主要就是劝善以及歌颂那些保家卫国的民族忠魂,旨在为他们的被遗忘而鸣不平。而且其中的因果轮回、善恶报应思想还是比较浓厚。正如作者所说的“叙事杂沓,吐词鄙俚”[18],这当然不免是作者的自谦,然而仔细读来,跟其他优秀的作品相比较还是能够看出这方面的缺陷。
即使如此,客观地来看这部作品,其中还是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
首先,取材上将民间传闻与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特定的历史背景杂糅在一起,而且政治军事的故事背景又结合男女分离聚合。当然这不是宣鼎的首创,前人在这方面都有很多成功的实践,最为典型的像“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桃花扇》。这一点应该说宣鼎还是很注意吸收借鉴,他在叙述王学礼的政治生活及动荡不定的混乱世局的同时,穿插进徐州府学生员谢青珊与妻田佩娘分而复合的故事,使得叙述错落而不呆板。不过,对谢、田男女之情的描写则要显得单薄一些,作者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对此的解释是“因将呈吾父,不敢做儿女相思烂套,非余真能断绮语戒也。”应该说这的确是一个方面的原因,我想也有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因,那就是是与这篇传奇的主题主要是劝善以彰报应不爽和颂扬民族忠魂,相应的在叙述的侧重及用语特色上就不免“正统”一些了。
其次,结构上采用明幽两界,仙神与常人并行展开的结构,“以神道作关键”。如灾神、劫鬼、五路财神、九子魔母、城隍、鬼判、白鹤童、梅精等适时出现,它们作为与人世相对的另一个世界起到了暗示故事背景及转换描写对象的作用,而其中的白鹤则起到了贯穿前后的作用。除此之外,作者也比较注意细微之处的巧妙设置,如在“筹香”一出中,对王道人坚辞赠婢而索要梅花的描写与渲染,既是表现他清高的品格,同时又为下文“返魂”做铺垫。而且,作者还比较善于巧设伏笔,如在卷一“菊宴”一出里通过谢母的说梦预射将来,生母先是梦见天门打开,然后紧闭,后来一阵狂风把月儿劈做两半,一在东,一在西好不惨淡,后来又梦到南方来了一个神仙手执梅花又将月儿合拢了,依旧大亮。这就实际暗喻了以后谢、田的分而复合。
最后,语言也较有特色。在此之前的很多传奇如《牡丹亭》、《长生殿》等等多多采用优美的诗词化的语言,《返魂香》全剧大则都采用相对生活话、口语化的俗语、俚语,有时不免带有粗话,语言诙谐。而且,语言比较具有个性化,人物语言能够恰当得体现不同人物的身份、修养。如“籌香”一出写王道人应王学礼之请赏梅,一见面,王道人就说道“酒愧村沽,敢说朋侪报李?”王学礼则答到:“盘无兼味反劳昆弟让李贤弟请坐吧!”由于二人都是读书人,他们的话里就不免多用文言典故,而且文气很重。而在“援鹤”一出中,当描写渔户与猎户为争鹤争执闹的场面时,人物的语言则又是另外一番风味,如写渔翁和猎户商量到:“卖出钱来四六分吧,让你讨点便宜何如?”猎户却说:“臭狗屁!”接着渔户又提议分作两半,被猎户又一顿臭骂到:“希臭的臭屁,狗臭屁!”渔户反驳到:“不分一半与我也罢,为何骂我?我汪小五不是好惹的!”下面是猎户做鬼脸介,二人越吵越紧,最后激怒了渔户,怒骂到:“打你这驴吊腐的!”二人打做一团。这些俗语、粗语很符合龌龊不堪的市井阶层的渔户与猎户的身份,显得活灵活现,仿佛让观众看到了原生态的生活图景。
《返魂香》在艺术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些特点应该说和宣鼎的经历以及艺术创作倾向有着密切的联系。宣鼎一生颠沛流离,沉郁下层。他有过从军的经历,而且还“几死锋镝”后回到上海,一度靠卖画为生。三十一岁起给人做僚幕,此后又在上海坐馆,“奔波蹇涩,近于托钵矣。”[19]他所接触到的人大都处于社会下层,这就使得他的创作如小说《夜雨秋灯录》、绘画《三十六声粉铎图咏》等大都是表现下层民众的思想及生活面貌,《返魂香》也不例外,不仅主题浅显,语言通俗,而且再现了很多晚清时期社会下层生活的图景,富有市井气息。另外,和蒲松龄极为相似,宣鼎又喜欢奇闻异事,“闻人有谈玄者,听之忘倦;而尤爱仆妪说果报鬼怪逸事。”[20]如《夜雨秋灯录》中就精心描绘了大量神狐仙怪的故事,他的这种偏好影响到《返魂香》的创作那就是使得全篇充满了“神道”的气息。
[参考文献]
[1][2][3] 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光绪元年(1875)湖北崇文书局刻百子全书本。
[4] 唐·张祜《南宫叹亦述玄宗追恨太真妃事》,《张祜诗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5] 宋·刘克庄《癸卯至石塘追和十五年前韵》,《后村长短句》,199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续修四库全书本。
[6]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第十四回“哪吒现莲花化身”。
[7] 清·富察氏·明义《题红楼梦》二十首第十七首;《绿烟琐窗集》,北京图书馆馆藏抄本。
[8] 宋·苏轼《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苏轼全集》诗集卷二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9] 宋·吴聿《观林诗话》,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80册。
[10] 清·朱和義编《采白仙子殉难哀辞二卷采白吟一卷返魂香一卷词余一卷》,清光绪刻本。
[14] 清·张宗泰等撰,民国·刘增龄增补,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11][12][13][15][16][17][18] 清·香雪道人《返魂香》,光绪三年(1877)申报馆排印本。
[19][20]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自序,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