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批判洋货作为“民生困苦的祸根”
 
更新日期:2019-03-27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浏览次数:24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近代中国的洋货倾销首先是一个经济现象,其次才关涉到政治问题。从长时段的历史观来看,经济因素的变动才是一切社会历史变迁的决定性力量。自17、18世

 
 近代中国的洋货倾销首先是一个经济现象,其次才关涉到政治问题。从长时段的历史观来看,经济因素的变动才是一切社会历史变迁的决定性力量。自17、18世纪始,世界历史的演进变化与西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日趋相关,也导致近代中国的历史命途就此改变。历史学者指出,近代百余年来,中国备受列强工商动力之侵害,外国特权与势力范围,构成无情枷锁,使中国国力损耗,百业凋敝,民不聊生,实为历史上之相当悲惨之一页。21洋货倾销作为近代以来外国列强对中国实施经济压迫和资源掠夺的重要手段,不仅催生了近代中国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想22,也为文学注入了新的质素。
文学的状貌同社会经济有着具体而密切的关系。章培恒就认为,经济对文学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经济通过对人性的影响而影响文学的内容,以及通过推动人的生活方式及需求的变化而影响文学的发展这两个方面。23近现代文学中的“洋货”话语同社会经济生活高度同构,表达洋货作为“民生困苦的祸根”以致国贫民弱的书写比比皆是。无论是“进口洋货四万万,雪白银子不见了,中国工场立不住,穷人遍地怎么了”24的悲愤呼告,还是“经济侵略,将近百年,东西洋货,花样新鲜,利用机器,搜刮我金钱,国贫民弱,真正可怜”25的辛酸吟唱,抑或“国家富强在工商,实业工厂着扩张,将我金钱买洋货,同胞饿饿好悲伤”26的肺腑之言,都是作者从社会经济实况出发,对洋货肆虐下的民生多艰给予的情感宣泄,而小说则为此类文学话语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表达。
民初小说《苏家布》就折射了这一社会现实。作者开门见山,娓娓道出了洋布流行、土布日贱的时代景况:

织布的事业在我们中国上古时代就很盛行。古话道男耕女织,本分人家,可见织布生活不是如今才有。……到了通商以后,众人看见外国来的布疋花头又好看,颜色又漂亮,甚至于价值比我们自织的又低廉,渐渐儿就都用起外国货来。我们中国的布疋便受了大大的影响,一般织布过日子的人也就渐渐失业。

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国家,中国在帝国主义侵入前的经济形式是建立在小规模农业及家庭工业的联合之上,家庭纺织工业则是国内农村经济的主要部分。28另一方面,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几乎都是从纺织业、特别是棉纺织业起步的,棉纺织品成为西方国家占领海外市场的主要商品,资本主义列强在中国棉纺织品市场上的争夺更是尤为突出。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批判洋货作为“民生困苦的祸根”

下一篇: 批判洋货作为“民生困苦的祸根”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