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玉镜台》中的悲剧性
 
更新日期:2019-04-03   来源:名作欣赏   浏览次数:33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赵康太先生说:悲剧因素在喜剧中有三种基本存在形态。一种形态是喜剧中插入悲剧场面,用以同喜剧情节对照,即清人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说以哀景写乐,

 
 赵康太先生说:“悲剧因素在喜剧中有三种基本存在形态。一种形态是喜剧中插入悲剧场面,用以同喜剧情节对照,即清人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说‘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另一种形态是喜剧场面本身潜伏着悲剧因素,而不是由外部强加上去的,第三种形态是指那些接近于悲剧的喜剧,主要指结局不幸的喜剧,这是一种悲剧因素高度融合的喜剧形式。”[]《玉镜台》中的悲剧因素表现为第二种形式,即悲剧源于人物的自身与时代背景,在人物身上体现的是整个时代悲剧。
(一)“老夫少妻”的悲剧:《玉镜台》讲述了贵族少女刘倩英被翰林学士温峤骗婚的故事。由于剧中多次出现倩英称温峤为“老头子”“兀那老子”,以及温老夫人对温峤恭敬的态度,使后人误以为温峤真的是个年迈的老头子。然据《晋书·温峤传》记载,历史上温峤去世时年仅四十二岁,与十八岁的倩英根本构不成老夫少妻的悲剧,而且第三折【耍孩儿】一曲,温峤唱词也表明作者对温峤年纪未有过多变动,故“老夫少妻”的悲剧观基本被否定。“老夫少妻”的悲剧观点流行于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当时学界对于关汉卿的研究如火如荼,一方面对其作品的战斗性给予高度评价,另一方面就其思想局限性进行深入挖掘。《玉镜台》也夹杂其内,学者们从温峤和刘倩英的形象入手,认为老掉牙的老头子温峤,迎娶年轻貌美了的刘倩英,是一出彻底的婚姻悲剧,大团圆结局也表现出关汉卿落后的女性观和婚姻观。由于当时人们的主观臆断以及阶级观的局限,造成一些学者在对《玉镜台》及关汉卿进行批评时出现误解。
(二)“得志不得志”的悲剧:温峤一登场便唱了八支曲子,对比叙述了得志者与不得志者之间的不同遭遇,最后得出“得志不得志,都也由命不由人,非可勉强。”的结论。王季思先生从观众接受的角度,指出温峤一登场的这段叙述,容易唤起失意者的共鸣,从而引起观众的悲伤。有学者反驳说这段叙述是故事开始前的一个过渡,好让迟到的观众能迅速入戏。然而,据廖奔、刘彦君《中国戏曲发展史》介绍“勾栏开演时间没有一定,要视观众来到情况而定”“观众到齐前先由演员擂鼓,以便烘托气氛,招徕看客。”[]可见戏班在演戏开始前便为观众留下充足的时间。愚以为对于只有四折的《玉镜台》来讲,用八支曲子来过渡未免过于浪费,故作者在这里绝不只是简单的过渡,更多的是抒发内心不平之音唤起失意者的共鸣。
从不得志唱词结合关汉卿生平来看,我们更加有理由相信作者绝不是随手一写。关汉卿历经朝代更迭,长期生活在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元朝市井,且元朝数年未开科举,导致文人长期处在社会最底层,有“八娼九儒十丐”的界定。所以关汉卿才在本剧开始便让温峤喊出“那苦志书生才学广,一年年守选场,早熬的萧萧白发满头霜;几时得出为破虏三军将,入为治国头厅相……”。在这里呐喊的哪里是温峤这个得志的翰林学士,透过温峤我们看到是备受歧视压迫的落魄作者关汉卿在呐喊,得志不得志,由命不由人,这里的“命”指的怕是这整个元朝时代大背景。得志者居高位,享富贵,不得志者处下层,受贫寒,对比之下,不得志者的遭遇难免令人唏嘘。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玉镜台》中的悲剧性

下一篇: 《玉镜台》中的悲剧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