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医药卫生 » 正文
探讨骨科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效果
 
更新日期:2019-04-15   来源:护士进修杂志   浏览次数:39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康复医学的兴起时医学发展到较高层次的标志,而康复护理又是康复医学的一部分,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围绕全面康复的目标,密

 
 康复医学的兴起时医学发展到较高层次的标志,而康复护理又是康复医学的一部分,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围绕全面康复的目标,密切配合康复医师及其他专业人员而对骨科患者所实施的护理技术[1]。目前,我国骨科康复护理大多还处于起始阶段,多数医院没有建立规范及系统性的康复护理程序,康复护理主要由护士在完成,缺少正规的工作模式指导[1-3]。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已经有康复护理团队对骨科患者进行评定及康复指导[2],而我国大多数康复专业师还未走进骨科病房。我国骨科患者大多接受手术治疗后都选择回家或者在社区中进行康复治疗,一些二级、社区医院一般因技术有限及不能配备合理的资源配置对患者不能进行专业、全面的康复护理,而一些具备康复护理的高等级医院也因护理人员及专业人员配比不足以及住院时间的限制而无法进行全面的康复,使得多数患者对术后康复选择放弃或降低标准。
有研究表明在我国,超过65岁的人群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高达 85%[4],针对这类病人膝关节单髁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该疾病的最佳手段,众所周知,膝关节主要发挥负重、屈曲的功能,术后周围的软组织失去平衡作用,肌力减退,继而造成膝关节功能的不稳定。研究发现[5],早期功能锻炼对于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至关重要,早期通过对肢体肌肉的锻炼,可促进下肢静脉、淋巴回流,有效避免肌肉间发生粘连,并预防下肢肿胀,增强肌力,增大关节活动度,继而促进功能恢复。康复护理尽早的介入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术后的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本文针对骨科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模式干预,与以往常规的功能锻炼指导作对比寻求适应于快速康复理念下的护理模式,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及肿胀率,为促进康复护理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在我科接受单髁置换及全膝置换术治疗并出院的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龄在45-78岁,平均(69.8±7.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 符合行人工全膝关节及单髁置换术手术指征的患者;(2)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进行;(3)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参加试验;(4)观察组患者及家属能配合护士进行康复护理。 排除标准:(1)术前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2)伴有严重的心、脑、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3)患者或家属拒绝配合或不合作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日期单数和双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1. 2 方法 2 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骨科功能锻炼指导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骨科康复护理模式,从入院开始,由责任护士和康复师解释康复护理的目的、方法等,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由医生、护士、康复师、患者及家属共同组成骨科康复护理试验小组,全面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及关节活动度,收集患者资料,并做好记录,康复护理评估的时间为患者入院当天、术后24h、术后7d、术后14d及术后1个月。康复评估的内容包括膝关节HSS评分、关节肿胀程度、疼痛等。每个病人术前进行评估,记录,术后由康复师指导并协助功能锻炼,制定康复锻炼计划。将患者的主诉、疼痛及关节活动范围及时、客观地进行记录,针对每位患者住院期间的活动情况,制定出院后的康复锻炼计划,并在出院后及时电话及微信视频随访,术后两周拆线、一月复查时进行HSS评分,肿胀率测量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一周、两周、一月的HSS评分、肿胀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探讨骨科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效果

下一篇: 探讨骨科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效果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