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生态意蕴
 
更新日期:2019-04-16   来源:理论导刊   浏览次数:28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全文.[N]http://.news.sina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报告全文. [N]http://.news.sina.com.cn/o/2017-10-18/doc-ifymyyxw3516456.shtml.]这一论述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的基础上,依据世情国情,对我国当前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解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发展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问题,生态这一制约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问题不容忽视。作为关键变量的社会主要矛盾是推进我国生态治理现代化的根本遵循,这一基础性条件所发生的根本性变革,关系到国家层面对生态治理现状和生态情势的研判及工作重心的调整。探究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生态意蕴,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我国生态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有其必要性。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生态意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人民需要发生了深刻变化,生态需要成为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之义。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由温饱迈入小康,人均GDP也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生态问题日益凸显,人民生态反思意识觉醒,人民需要也随之从以解决温饱为主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化为美好生活需要。从内涵看,人民的需求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更为丰富,对教育、医疗、居住条件、收入、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更优良的产品质量,也要求更高更好的服务水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成为人民需要变化的最大逻辑。从外延看,人民需要的多样化、个性化特征日渐突出。一般性的物质文化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人民在民主、法治、安全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需求呈显著增长态势,人民对优质生态产品和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也必然成为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生态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日益凸显,成为制约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十九大报告全文. [N]http://.news.sina.com.cn/o/2017-10-18/doc-ifymyyxw3516456.shtml.]生态问题属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之一。一方面,各地区所占有的生态资源差异较大,“不平衡”状况突出。生态环境质量为“优”和“良”的县域占国土面积的44.9%,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东北大小兴安岭,而“较差”和“差”的县域占32.9%,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青藏高原、新疆等地区。[2]另一方面,我国最大的生态问题在于环境容量超载,这与不充分的生态发展息息相关。生态发展的不充分突出的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不充分。发展理念的不充分表现为一味注重发展的速度,忽视发展的可持续性。这种落后的发展理念容易导致在发展的过程中追求急功近利,过于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能源消耗,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负担,最终导致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难以同经济发展相协调。二是生态发展的不充分制约个人的全面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一方面,自然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料,自然先于人类存在,人类依赖于自然。另一方面,生活环境的好坏影响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人类只有同自然和谐共处才能生存和发展。而且,人作为生态治理的主体,个人的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水平也关系到生态环境问题能否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仍充斥着奢侈消费和不合理消费,绿色生活方式仍需大力倡导,生态治理的主体之一——人,仍需要提高自身的生态意识。总之,生态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主要制约因素。
三是社会生产能力得到实质性发展,能够为生态治理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撑。西方国家大多在完成工业化后才开展污染治理,原因在于生态治理既需要技术发展的支持,也需要一定程度的物质资料作为支撑。西方大多依靠生态技术的发展或是通过将高污染工业进行转移以换取本国生态环境好转,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过去我国极力避免重蹈覆辙,但此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于落后的生产力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大力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被摆在首要位置。生态环境问题即便得到重视也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生态治理以单纯的污染防治为主。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十九大报告全文. [N]http://.news.sina.com.cn/o/2017-10-18/doc-ifymyyxw3516456.shtml.] 可见,“落后的社会生产”不再成为阻碍生态治理的主要因素。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到了攻坚阶段,已经具备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如何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背景下改革创新,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成为当前我国的重要议题。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生态意蕴

下一篇: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生态意蕴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