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和意象
 
更新日期:2019-04-17   来源:名作欣赏   浏览次数:30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覃子阳(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2206)摘要:张爱玲小说的语言具有音乐美,她用音乐感来创造一种舒缓的语言节奏,并在字里行间透出淡

 
 覃子阳
(华北电力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2206)

摘 要:张爱玲小说的语言具有音乐美,她用音乐感来创造一种舒缓的语言节奏,并在字里行间透出淡淡的哀伤。在她多样化的语言中存在一种特殊句式——“总结句式”,这种句式或抒发强烈的感情,或以平静的语调启人深思。此外,意象在她的小说中也频繁出现,以富有现代色彩的“月亮”为代表,意象与象征结合后,变为了超越本体的象征符号,从而使作品有了更深层的含义。
关键词:张爱玲;语言;意象

一、苍凉、舒缓的音乐基调
(一)、舒缓的节奏
女作家苏青曾感慨,“张爱玲的作品,觉得自有一种魅力,非急切地吞读下去不可。读下去像听凄幽的音乐,即使是片段也会感动起来。”[[参考文献
[]子通,亦清.张爱玲评说六十年[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 80]]张爱玲的语言节奏感、音乐感强烈,她的文字常有一种娓娓道来的舒缓,说不尽,道不完,如同“long,long,ago”的细小的调子。张自8岁上开始学习钢琴,后因为家庭和自身的原因又放弃了音乐,但是“十几年严格的音乐训练培养了她对音乐深刻的体悟力,不仅能感悟音乐传达的情绪和形象,还能领会到常人往往忽略的文学的音乐性”。[[[]唐宁丽.论张爱玲小说的音乐性[J].江海学刊,1999(04):180]]她在《谈音乐》一文里这样自述:“我不大喜欢音乐。不知为什么,颜色与气味常常使我快乐,而一切的音乐都是悲哀的。”[[[]张爱玲.流言[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159,188,160]]她追求的是“素朴”[3],音乐的悲凉是需要改变的,因而她采用舒缓的语调将悲哀转换成苍凉,将“绝调”改写成夜曲。
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倾城之恋》)
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金锁记》)
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长,这寂寂的一刹那。(《金锁记》)
长安悠悠忽忽听见了口琴的声音,迟钝地吹出了“Long Long Ago,”——“告诉我那故事,往日我最心爱的那故事。许久以前,许久以前……” (《金锁记》)
张爱玲的节奏都是舒缓的,不紧不慢,冷眼旁观,而这种节奏点带来的感觉近似李煜和纳兰容若的词。他们的词句都是一个个苍凉的故事,在缓缓讲述着,不问由来,不问过往,只留下淡淡的怅惘。如李煜的《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首词是说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归思难解,睹物怀人。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和意象

下一篇: 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和意象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