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红色歌谣与革命文化的形成过程具有同步性
 
更新日期:2019-04-19   来源:民族研究   浏览次数:21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作为观念形态的革命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革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先进文化及蕴含的精神财

 
 作为观念形态的革命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革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先进文化及蕴含的精神财富,往前包括诸如五四精神、往后包括诸如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时间跨度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狭义的革命文化主要是指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先进文化及蕴含的精神财富,主要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狭义的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有些专家学者又称之为红色文化。考虑到外延的过于扩展,容易淡化革命文化特有的内涵,故本文所指的革命文化主要是指狭义上的革命文化。
具有存史功能的红色歌谣,是人们对20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救亡图存那段历史的集体记忆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中国革命的“活化石”,反映了革命文化的形成过程。在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外来文化包括马克思主义向革命文化的转变过程中,中国民间歌谣和外来歌曲也实现了向红色歌谣的华丽转身。从红色歌谣发展轨迹来看,红色歌谣的演进过程与革命文化的形成过程具有“同辙”特点。具体来说,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萌芽期——五四运动前后。“1919年‘五四’学生爱国政治运动是前几年思想启蒙的结果,而学生运动又推动思想文化的发展”[2]P3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五四运动又促进了新文化运动文化的发展。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刘复、周作人、顾颉刚、胡适等人开展了民间歌谣征集活动。在以“破旧立新”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这一活动除了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的因素外,更多的是为了唤醒民众、唤醒民族。这一时期歌谣的主题是批判旧制度黑暗腐朽、哀叹底层悲惨生活,旨以开启民智、号召大家挣脱束缚的歌谣。如《坚持到底》《孟姜女》《寡妇歌》《十恨》《五一纪念歌》《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歌》《赤潮曲》,这些歌曲虽不是真正意义的红色歌谣,但具有鲜明的革命性,是红色歌谣的重要源头。其中刘半农编创的《拟儿歌——铁匠镗镗》蕴含着明显的反抗精神,歌中唱到:“铁匠镗镗!朝打锄头,夜打刀枪。锄头打出种田地,刀枪打出杀魍魉。魍魉杀勿着,倒把好人杀精光。好人杀光无饭吃,剩得魍魉杀魍魉。”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红色歌谣与革命文化的形成过程具有同步性

下一篇: 红色歌谣与革命文化的形成过程具有同步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