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专职教师“双师双能”素质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构建
 
更新日期:2019-04-22   来源:教育观察   浏览次数:22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由于新工科要求培养能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社会服务能力,而

 
 由于“新工科”要求培养能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社会服务能力,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师资实践能力普遍不强,基本上是按照本科学习时的训练项目培养学生,训练项目不能契合企业需求,培养的人才适用性不强。现在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师资队伍执教能力和实践能力存在的问题,为此出台了很多办法。比如教师顶岗实践管理办法,培训进修管理办法等,但未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另外,实践培训的针对性不强,真正能够用于教学的不多,培训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针对专职教师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如何提升专职教师的创新创业素质应该从创新创业型教师的标准、教师的准入制度、教师的培训制度、教师的发展制度等出发,构建专职教师素质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这是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有效保障[7]。
1.深入理解和把握“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内涵,是构建符合“新工科”背景下“双师双能型”教师专业标准的前提条件。目前,国家的相关政策对于“双师型”教师定义不够明确,其可行性和操作性需要提升。因此,把握“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内涵,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专业标准,严格规范创新创业型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制定引进企业人才的资质规范对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高等学校的专任教师大多是学术型、研究型、教学型,专业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但是工程实践能力较为薄弱。而新入职的教师不但缺乏教学经验,并且缺乏专业实践经验。为提高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应构建并完善职前培训制度。专职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可通过校企合作、校本培养、实践基地的途径实现,因而需构建并完善校企合作和校本的教师培养制度,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实施实践创新教育的水平和能力。
3.探索具有“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制定并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薪酬管理体系和发展机制,创新并构建科学的职称评聘和考核评价体系,使“双师双能型”教师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发展目标和自觉追求。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专职教师“双师双能”素质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构建

下一篇: 专职教师“双师双能”素质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构建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