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更新日期:2019-04-23   来源:中国体育科技   浏览次数:30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武术国际传播中存在过分商业化及恶性竞争将传统文化包装为商业产品在市场流通作为文化的传播手段,应该是目前使文化最快速、最有效地走向世界的方

 
1、武术国际传播中存在过分商业化及恶性竞争
将传统文化包装为商业产品在市场流通作为文化的传播手段,应该是目前使文化最快速、最有效地走向世界的方法。但传统文化作为商业产品在市场流通中,由于市场弊端、缺陷,由于考虑不慎而导致传统文化的过分商业化,使之丧失本身传播的价值。在作为文化产业的商业发展中,一部分开拓者、获益者并不具备尊重传统文化的品质,在其中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地过度美化文化产品,使之存在着过度恶性竞争,导致传统文化严重失真。而中国武术,也就是外国人俗称的chinese kungfu,它作为中国文化符号之一,在国际化传播中也存在着过分商业化及恶性竞争的问题。最初中国武术是代表国家形象的文化产品,它通过定位媒体提供商,打造一个中国概念的文化产品运作品牌,运用品牌的力量开发更多的有消费实体的衍生品,从而促进中国武术在国际上的被知晓度,这是中国武术走向国际的初衷。随着开拓者追求商业利益的日渐疯狂,便开始对中国武术文化进行夸张化、神化,扭曲其发展初衷。例如,我国福建各地的咏春拳因门派众多,进而为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各个分支都自诩正宗,对于其他支派进行相互诋毁,甚至拔拳相向,咏春传人之争闹得沸沸扬扬,极大地伤害了这项运动的健康发展。[1]
2、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中翻译的归化与异化问题
“归化”与“异化”翻译思想是武术国际化实践迁移的基础,“归化”的翻译思想是指针对主流文化进行交流,弱化“他文化”的身份;“异化”的翻译思想就是要在表达文化内容时“保持异国情调”。[2]这与“求同存异”、“去其糟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中国武术国际传播过程中,对于武术动作的特点、动作规范、身体练习、术语与理论等归化翻译具有一定的不足。传播过程中归化与异化的重点是促进国际间对中国武术内涵和国民认同感,增强武术文化理解,提升东方文化在国际中的核心竞争力,弘扬中国武术文化,获得身份认同与归属感。由于各国文化差异,不能直接表达中国武术精神而被国际上所误解。在翻译的过程中音译语言各有差异,例如“双节棍”非译为“two―section cudgel”,在日本被译作“nunchaku”,像一些范畴性概念的动作和器械等,存在着某些特指性概念空缺。如八卦双刀,杨家枪等术语音译中,根据文化共核便形成了Bagua double broadswords、Yang-style spearplay等中国式英语表达,脱离了国外读者意识能力的接受。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 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