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共享经济对社会融合的促进作用
 
更新日期:2019-04-25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   浏览次数:30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消费主义认为,消费即是占有,占有才有安全感。于是人们用单独购买的方式满足自我需求,这种占有式的消费文化不仅造成资源分布不均,进而引发社会问题

 
 “消费主义”认为,消费即是占有,占有才有安全感。于是人们用单独购买的方式满足自我需求,这种占有式的消费文化不仅造成资源分布不均,进而引发社会问题,而且在占有中造成了资源大范围的浪费。此外,过度消费又带来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比如私家车的增多,造成交通拥堵、尾气排放过量、大气温度升高等社会和环境问题。
共享经济的出现,是对消费主义意识形态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的一种文化反弹。人们无需购买产品就可以体验到产品的闲置价值【3】。共享经济通过分离使用权和所有权,优化了消费的意义。人们不再以“拥有”为豪,而是形成一种“我的就是你的”、大家共享的健康消费心态。
在“原消费主义”的影响下,人们的消费水平几乎成为衡量其身份高低的标准,人们骑单车或许会被认为经济条件有限。但在共享经济消费趋势的影响下,骑单车是一种新兴的时尚,并不象征着个人的经济水平。而“滴滴出行”等共享交通的出现,使一些暂时没有能力购买汽车但有相应需求的人们通过共享使用权满足了自己的消费需求。如此以来不仅保护了人们消费差异心理,而且给低收入者增加了消费机会,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再分配,让消费更加经济、公平。而且,共享单车、“滴滴出行”等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对私家车的购买和利用率,保护了环境。
习近平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习近平将环境保护视为“根本大计”,认为生态环境问题其实是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的问题。而共享经济借助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网络平台的搭建,使得共享模式最大程度地利用了社会分散的闲置资源,整合了专业分工优势与生产要素的集聚优势,减少了产品产出和原材料的消耗,不断降低原始投资成本,节约了资源【4】。共享经济既以较低交易成本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又缓解了有关环境保护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5】。这一经济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发展理念,顺应习近平提出的保护环境的要求,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共享发展的有效路径。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共享经济对社会融合的促进作用

下一篇: 共享经济对社会融合的促进作用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