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地方高校教师要转变为特色课程的协同创生者
 
更新日期:2019-04-25   来源:高教探索   浏览次数:21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要建立培养卓越人才的课程体系,地方高校必须以特色课程为核心,打造生长性强的课程体系。当前地方高校在课程工作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课程体

 
 要建立培养卓越人才的课程体系,地方高校必须以特色课程为核心,打造生长性强的课程体系。当前地方高校在课程工作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课程体系设置上片面追求“高大全”。课程内容较于学生知识储备基础来说偏高深和博大,课程开设上要求面面俱到。第二,课程结构与不同定位的高校课程结构同质化。受示范效应的影响,“抄袭”一些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课程结构。第三,课程发展空间趋于“封闭化”、缺乏“生长性”。课程内容未与地方建设以及国际发展接轨,很难做到同步发展。第四,相对于重点大学教师而言,地方高校教师更多地承担着课程消费者与被动执行者的角色,缺乏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建设特色课程的主体性。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转变为特色课程的协同创生者,从课程规划、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三个方面落实特色课程体系。
首先,明确特色学科、优势学科为核心的学科课程规划,集中地方、学校资源实现课程的跨越式发展。在学科建设的规划上,切忌心猿意马、飘忽不定,把握本校已有的优势学科基础,找到本校优势特色学科产创生点,通过学科交叉寻找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比如,上海大学利用自身优势学科,结合热门的人工智能知识,新开设了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在明确了学科课程发展规划后,教师要转变思维,成为特色课程的开放者。教师要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合理组织教师团队开发课程,带动课程的跨越式发展。比如,教师要积极参与地方教育主管理部门的课程与教材建设项目,精心组织优势互补的教师团队开发高品质的特色课程。例如南京医科大学优势特色学科医学和语言学创新交叉融合,提出病理语言学等前沿学科,匹配制定相关的课程规划,其课程优势十分突出。
其次,教师在专课专攻的基础上通力合作,改善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为此,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协同领导者。好的课程结构与体系在纵向上要统一,相互连贯呼应;横向上要同步,保持相互支持和协调促进,强化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和个性化。为此,一方面,教师要清楚自己在整个课程体系建设中的角色和任务,发挥专长实现专课专攻,成为自己所承担的特色课程的独立领导者。另一方面,教师团队内部要互相配合,通过动态的协调实现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与生长性,具体来说,教师养成对专属课程和整个课程系统进行反思的习惯,在反思的基础上实现教师群体的通力合作与交流,促进课程之间互动,这不仅有利于改善教师自己的专属课程,甚至可能催生新的交叉课程,丰富、完善整个课程体系。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地方高校教师要转变为特色课程的协同创生者

下一篇: 地方高校教师要转变为特色课程的协同创生者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