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试论高校艺术审美教育的内涵
 
更新日期:2023-10-08   来源:现代大学教育   浏览次数:40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试论高校艺术审美教育的内涵摘要:本文在明确了艺术审美教育含义的基础上,认为高校加强艺术审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最后提出了加

 

试论高校艺术审美教育的内涵

摘  要:本文在明确了艺术审美教育含义的基础上,认为高校加强艺术审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最后提出了加强艺术审美教育的一些建议。认为艺术审美教育应该是每个大学生都需要和应该具备的。

关键词:艺术教育      艺术审美教育       人格


一、艺术审美教育的含义

艺术审美教育是把古今中外艺术家的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生活积累、超常的艺术思维及其表现力,通过艺术教育的各种方式,给予学生全方位的熏陶,让学生跟随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体味艺术家们具有审美价值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建立正确的审美标准。现代教育是以人为中心,以促进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目的,艺术审美教育旨在让大学生用一颗体察万物之美的心明辨生活中事物的善恶、美丑与真谬。

我们认为艺术审美教育简而言之就是通过艺术教育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艺术教育只是实现审美的一个手段和途径。对于高校的艺术类教育工作者而言,我们更应该更好的通过我们的艺术教育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美学知识、培养他们更多的审美情感等,使他们能够通过艺术更加深刻的理解艺术的真谛,懂得艺术的美,会欣赏美。

所以,艺术审美教育是通过艺术教育最终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而且,我们认为虽然艺术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基本途经,但是,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一)从审美教育的内容、材料、手段来看,是一切美的事物,其中不仅有艺术美,还有现实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技术美等。这就远远超出了艺术教育的范围。如果以为艺术教育就是审美教育,就会把丰富多样的现实美排斥在审美教育的内容、材料、手段之外,大大缩小了审美教育的范围;同时也会把审美教育的职责仅仅放在艺术工作者的身上,而不能认识到审美教育乃是一种人人、时时、处处都可实施的最有普遍性的教育。##end##

(二)艺术教育虽然是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基本途径,但并不是所有的艺术教育都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要求“由美的对象产生美[1]”,即造就审美的人,审美的世界;而艺术教育所产生的可能是美,也可能不是美。如果以为加强艺术教育就是加强审美教育,就必然会混淆审美教育的性质、目的,使之走向歧途。对于普通艺术教育来说,它主要是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手段,理应是最具自由性,最受学生欢迎的,但事实上现在很多普通学校的艺术教育却带有太多的功利色彩,因而违背审美教育的自由性、愉悦性、潜移默化性的原则,致使爱好唱歌的学生听到上音乐课头痛,喜欢绘画的学生不愿意上美术课。究其原因,就是这样的艺术教育并不是审美教育。这些学校尽管开设了不少艺术课程,但审美教育仍是一句空话。

(三)审美教育只能是自由的,它与强制的方法绝缘。因为人的情感是自由的,无法强制的。人可以根据某种指令去行动,甚至去思索,但绝不可能根据指令去爱、去恨,去产生强制者希望产生的感情。

因此,本文认为在肯定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手段的同时,必须认识到艺术教育不就等同于审美教育,不能简单地以艺术教育替代审美教育。否则,审美教育就有可能在艺术教育的名义下被架空,或者走向误区。

二、我国高校加强艺术审美教育的原因

在明确了艺术审美教育的含义之后,高校尤其是高校中的艺术类专业更应该重视和加强审美教育,因为我们知道艺术教育具有很重要的审美功能,而通过艺术教育就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能力等,会达到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艺术审美教育是时代的呼唤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的整个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有高尚情操,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促进智力的开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美育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这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美育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二十一世纪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马克思说过:“社会的进步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精神文明的核心是“尚美”。没有对“美”的强烈追求,不能很好地把握“美”的规律,就不能在更高层次、更广泛领域里形成“美”的结晶,也就谈不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因此,二十一世纪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需要提高人的审美境界,美育的地位和作用会比以往更加突出。

(二)艺术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艺术教育

我们知道艺术教育是艺术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手段,但是,艺术美在审美教育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艺术类的学生而言,通过经常接触的艺术可以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等。

艺术美作为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反映的产物,作为人类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它比现实美更具有集中性和纯净性。与自然美相比,它有着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情感性;与社会美、科学美相比,它有着超越功利的自由性和鲜明生动的形式感。它是内容与形式、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是现实美的升华和超越,充分体现了人类的审美理想,从完善性而言,它是美的最理想存在形态。艺术具有突出的情感性特征,比其他审美对象更有感染力,艺术的审美本质,决定了它有着独特的美育价值和功能。而且这种价值和功能不是外加的,是其自身所固有的。因此,历来人们都把艺术作为美育的主要媒介,把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途径。尤·鲍列夫指出:“如果说社会意识的其他形式的教育具有局部性质的话(例如:道德形成的是道德规范,政治形成的是政治观点,哲学形成的是世界观,科学把人造就成专家),那么艺术则对智慧和心灵产生综合性的影响,艺术的影响可以触及人的精神的任何一个角落,艺术造就完整的个性。”[2]苏联美学家斯托洛维奇认为“人的审美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但是不能不承认,艺术是对个人目的明确地施加审美影响的基本手段,因为正是在艺术中凝聚和物化了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

因此,艺术教育——对艺术需要的教育、对艺术感知和理解的发展、艺术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完善——组成整个审美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 他们都肯定了艺术与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媒介和基本手段,在美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三)艺术审美教育具有完善学生人格的作用

美育实际上是凭借各种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从而影响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最终塑造健全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艺术审美教育具有“辅德性”,可以起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作用。艺术审美教育的目的首先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激发对美的热爱与追求,进而内化为一种美的意识,使其道德、情操、精神得到升华,达到完善和谐的境界。

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要素组成的一项系统工程, 不同的要素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侧重点, 是不能互相代替和偏离偏废的。高校的审美教育是应用美学理论, 通过审美对大学生进行情感陶冶, 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完善大学生审美心理结构, 从而塑造大学生完美的人格, 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教育。因此,大学生需要通过美育的指导,塑造自己完美的人格。美育尽管有多种功能,但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完美的人格。人格是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爱好等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个性。一个人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如睿智、聪慧、坚强、勤奋、情感丰富、人格高尚等,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是通过后天的社会实践,接受教育以及在良好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其中美育是塑造人的完美人格的必不可少的途径。每个大学生都应在美育的指导下,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人格完善的一代新人。

三、高校如何加强艺术审美教育

(一)首先要在观念上弄清楚艺术审美教育不同于艺术教育

有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加强美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对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的艺术教育不予重视甚至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进行排斥外,还有些教育工作者误认为艺术教育就等同于审美教育,存在着单纯以艺术教育替代审美教育的倾向。

因此,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艺术审美教育是不同于审美教育的,艺术教育只是艺术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艺术审美教育具有自由性和情感性,而人们在审美趣味、审美能力上又存在多样性、差异性,作为审美教育途径和手段的艺术教育就不能单调划一、千篇一律,而应该丰富多样、绚丽多彩,使受教育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条件有所选择;同时在进行艺术教育时,还必须采用多种方式循循善诱,给予正确的审美引导和帮助,这样进行的艺术教育才可以称为艺术美育,才真正是加强了艺术审美教育。

(二)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开展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无论是艺术教育课程,还是课外艺术活动,都要注重艺术的审美价值,突出艺术的审美功能,克服“重技能轻审美”的不良倾向。不可否定,不同门类的艺术都有其特殊的语言符号和表现技巧,艺术教育不可能回避它们,但决不能陷入艺术技能训练而不可自拔,应处理好审美与技能的关系。艺术教育的价值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健全人格,而不是造就熟练运用技能的艺术家。在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进入到艺术所营造的审美境界之中,用心去感受那些鲜活的艺术形象,体味灌注其中的浓郁的审美情感,领悟艺术形式、艺术符号所特有的审美意味,接受着美的感染和陶冶。

(三)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其人格的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最为深远。高校的大学生都是有思想、有知识、有判断力的青年,他们往往对教师看得重、看得深、看得透。教师的品格、气质、个性、意志、爱好、习惯对他们会有直接的教化功能,一个人格魅力无比高尚的教师会令学生钦佩不已,永生难忘,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高校应努力倡导和要求教师自觉发挥美育教化功能。我们不能仅仅将艺术审美教育局限在知识传授等显性的方面,而应该关注教师人格等方面对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构建完整的高校艺术教育体系

完整的高校艺术教育体系应该由三个层面构成:一是专业艺术教育,它面向艺术院、系的专业学生,在使学生接受美育的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它在艺术教育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以专业性、系统性、经典性的教学和艺术活动成果对非专业的艺术教育提供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使非专业的艺术教育得以高起点、高质量地开展。二是公共艺术教育,它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各种门类的艺术必修、选修课程,为每个学生提供欣赏艺术、了解艺术的机会,以达到对其实施美育的目的。它在高校艺术教育体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同时,它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将专业艺术教育成果推广、普及到课外活动之中,使经典艺术走下高高的殿堂深入群众。三是课外艺术活动,它是课堂艺术教学活动的自然延伸,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艺术知识有所运用,艺术才华有所展现,艺术审美素质得到培养。艺术教育体系的三个层面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它们既有各自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又有共同的目标任务,形成一个对学生实施美育的合力。

四、结语

本文认为高校的艺术审美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而艺术教育则是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手段,但是,我们应该明确艺术审美教育并不单单是针对艺术类学生的,它是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具有和需要的。

参考文献:

【1】张纵、陈叶.论高等院校中艺术审美教育[J]. 中国农业教育,2002(5):46-47.

【2】刘廷顺.充分重视大学生的审美教育[J].丹东师专学报, 2002(9):59-60、92.

【3】王芳. 大力开展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 江西教育科研,2003(7):43-44.

【4】 王建伟. 大学美育发展趋势探析[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9):37-38.

【5】赵善华. 大学生审美教育新论[J]. 益阳师专学报,2001(9):119-121.

【6】王长寿. 高校美育的现状及意义[J]. 艺术百家,2002(3):143-144.

【7】苏和平. 高校美育教学初探[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11): 124-127.

【8】聂在垠. 高校美育应以艺术教育为中心[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127-129.

【9】 赵松柏、赵子华. 高校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 高等农业教育,2003(11):28-30.

【10】顾建华. 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12):52-58.



[1]席勒.美育书简[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93.

[2]尤·鲍列夫. 美学[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164.

[3]斯托洛维奇. 审美价值的本质[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00.

 

上一篇: 试论高校艺术审美教育的内涵

下一篇: 试论高校艺术审美教育的内涵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