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乡村旅游业的相关研究综述与理论回顾
 
更新日期:2019-04-26   来源:农村经济   浏览次数:27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国内研究现状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发展较迟,对于乡村旅游业研究大多引进国外的研究思路,对于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乡村旅游发展驱动力、乡村旅游

 
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发展较迟,对于乡村旅游业研究大多引进国外的研究思路,对于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乡村旅游发展驱动力、乡村旅游地理空间结构分析、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乡村旅游业企业管理等研究主题均有所进展,其中国内学者更侧重于乡村旅游地理空间结构分析及发展驱动力方面。
2、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
国内学者关于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逐渐从定性研究转变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且更加偏向于实证的定量研究。何景明以成都市作为西南农家旅游的典型采用田野调查和统计分析法, 将影响城市郊区乡村旅游的影响因素分为人文因素、资源因素、管理因素,对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休闲传统、客源市场和交通便捷性、节庆活动和知名度、空间竞争、旅游资源条件、政府的支持力度、经营者投资和管理水平等进行了评价[[]]。唐德荣在将重庆作为旅游地点的研究中,从游客的体验消费视角以乡村旅游主题特征、乡村旅游产品特征、旅游感知物有所值特征和游客生活形态四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来分析城市游客到乡村旅游意愿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关于游客乡村重游意愿的影响因素,发现之前旅游经历对重游影响明显,游客对前次旅游经历的满意度、游客对前次旅游经历的性价比评论、接待能力的认可度、重游地娱乐服务能力、重游地商务接待能力、重游地住宿服务能力等因素对游客重游决策影响较大。而旅游所产生的预期价值中是否值得为此付出精力、时间、金钱等因素对游客重游决策的影响十分有限[[]]。张春琳在对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的实证研究中,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出影响游客满意度的5个公因子: 饮食环境因子、民族特色因子、风土气候因子、休闲娱乐因子、安全与管理因子,其中花销成为影响游客再次游览千户苗寨的影响因素,与唐德荣的研究结论存在不一致[[]]。乡村旅游因其概念宽泛、理解多样,且受国内地大物博,乡村旅游地地域性差异明显等影响,关于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始终存在差异。尹燕在看到这一问题之后,在对乡村旅游地类型区分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地游客的重游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乡村旅游地的出游距离、整体环境、住宿选择、受访者年龄、家庭每月稳定收入和重游次数对乡村旅游者的重游意愿有显著影响,并在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地之间,其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3、乡村旅游驱动力
由于我国乡村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异,必然导致在乡村旅游业的影响因素方面存在不同,因此研究国内现在研究我国乡村旅游业的驱动力方面大多考虑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特殊性。如杨军将乡村旅游动力系统划分为8个驱动因子,反向性、乡村性、本土性、市场性与一体化、现代化、产业化、小康化,且其认为反向性是乡村旅游的根本驱动力[[
]]。韩非将城郊乡村旅游地的驱动因子归纳为 5 大类,包括人与自然协调指数、旅游产业发展指数、农民生活质量指数、农村经济发展指数和农民人口素质指数,人与自然协调指数和旅游产业发展指数占据主导地位,他认为乡村旅游的驱动力源自两大因素,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并且乡村旅游的不同发展时期驱动力会有所演变,当前来看,交通方式的变革、市场需求的增加以及竞争动力是乡村旅游地的主导驱动力[[]]。刘苏衡、刘春以武汉为研究地,选定了包括资产规模、占地面积、接待人次等12项指标,也开展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驱动力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
4、乡村旅游地理空间结构
乡村旅游地理空间结构是指乡村旅游业的空间布局与空间组合关系。在乡村旅游地理空间结构分析方面,吴必虎,黄琢玮,马小萌等认为乡村旅游地在大、中城市周围的分布总体上呈距离衰减趋势,与城市的距离越远,乡村旅游地分布越少[[]];另外一些学者关注城市郊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提出卫星模式、哑铃模式、轴承模式、泛三角模式、“长藤瓜”配置模式和点轴模式等,其中以乡村旅游地为点,以环城游憩带为轴的点轴发展模式被认为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有效模式。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乡村旅游业的相关研究综述与理论回顾

下一篇: 乡村旅游业的相关研究综述与理论回顾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