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哲学 » 正文
文士交游的壑隙
 
更新日期:2019-04-29   来源:贵州民族研究   浏览次数:22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投北魏的汉族士人,擅长文学创作并以文学才能受到重用者颇多:游雅以文才显名,高佑博涉书史,好文字杂说[2]1259,窦瑾少以文学知名[2]1035,李敷有文

 
投北魏的汉族士人,擅长文学创作并以文学才能受到重用者颇多:游雅以文才显名,高佑“博涉书史,好文字杂说”[2]1259,窦瑾“少以文学知名”[2]1035,李敷“有文学”[2]833,高允“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高闾“文才俊伟,下笔成章” [2]1196,蒋少游“有文思,吟咏之际,时有短篇” [2]1970。这一时期士人的文学交游虽不如迁洛后以及同时期的南朝频繁,诗文酬答遗作也不多,然而文学依然是士人交游不可缺的一部分,只是其中少声势浩大的聚会活动,而更多私门集会、公务讨论以及诗文赠答。在崔浩与高允周围,也分别形成了有一定交集的汉族文士交游圈。
崔浩“少好文学”,与文士的交游较多。《张湛传》载“湛弱冠知名凉土,好学能属文”为崔浩“识而礼之”,二人与宗钦、段承根等常暇而论《易》,“湛至京师,家贫不粒,操尚无亏,浩常给其衣食。每岁赠浩诗颂,浩常报答”[2]1154。袁式与崔浩一见面,“便尽国士之交”,崔浩 “恒顾访之”[2]880。高闾“文才俊伟,下笔成章”,崔浩“见而奇之”,甚至为高闾改名[2]1196,足见其交游之密切。
高允虽然“不妄交游”,但其《征士颂》列同征之人间的交游:“昔与之俱蒙斯举,或从容廊庙,或游集私门,上谈公务,下尽忻娱,以为千载一时,始于此矣。”这些人中有“敦心《六经》,游思文藻”的崔绰,“华藻云飞,金声夙振。中遇沉疴,赋诗以讯,忠显于辞,理出于韵”的邢颖,“孔称游夏,汉美渊文”的游雅,加之高允本人“性好文学”,可知“游集私门”以“尽忻娱”,文学创作与评价活动自不可少。及至“进涉无寄心之所,出入无解颜之地。顾省形骸,所以永叹而不已”,交游圈断接,失落、冷寂与“尽忻娱”时形成鲜明对比。宗钦赠高允诗曰:“文以会友,友由知己。诗以明言,言以通理。”[2]1156也可见出文士间互为唱答、互通明理的现象。
酬唱欢娱、会以诗文、彼此赠答、以明情理,在当时文士中较为普遍。有这种交游圈的存在,汉族文士间在个体身份、民族观念等方面的微观差异必然逐渐沉积,致使交游出现相对亲疏。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文士交游的壑隙

下一篇: 文士交游的壑隙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