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大学以前的实验课学习中,或许实验并没有深入到每位学生的意识形态当中。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实验结果是评价一个实验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只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实验就是成功的。另外,由于学时的限制,许多实验课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未能宏观了解试验的全过程及其涉及的实践意义,同时也遏制学生的主动创新能力。
学生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难以掌握实验的原理、意义以及技术要点,原因是学生很少课前预习、常常被动参与,缺乏主动思考。其实不然,对于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进入专业课学习的学生来说,科学的试验设计、良好的实验习惯、合理的实验方法以及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这些素质和要求,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 因此,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及时指出和纠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
1.1 缺乏端正的实验态度。 很多学生在没有正式进入实验室之前,基本上就是按照实验讲义机械性的安装实验仪器、滴加实验药品、模仿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及现象等。对于实验目的并不明确,不能很好地掌握实验的要求。 所以,良好的实验态度是进行实验的首要要求, 也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必要前提。
1.2 缺乏良好的实验习惯。 首先,进入实验室,学生都应该穿好实验服,防止一些酸碱性较强的药品烧伤皮肤或衣服。其次,部分学生习惯在进入实验室后将书包等与实验无关的个人物品放在试验台上。其实这种行为隐藏了极大的危险性,因为在实验中,常会用到酒精灯等易燃易爆的仪器。在实验中,如果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便会引燃实验台上的物品,甚至引发一系列不堪设想的事故。最后,在实验完成后,废弃药品及实验台卫生的处理也很必要。在实验完成后,应该锻炼学生主动收拾实验台、清洁实验器具以及处理废弃药品的良好习惯,保证实验台整齐,方便其他同学使用。